ID: 21167880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1-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37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怀古诗的解读策略———以教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怀古诗的内容特征与解读策略 降大任先生说:“怀古诗是通过历史遗迹,或某一地点、地域间接歌咏与之有关的古人古事。”雷恩海在谈及怀古诗时说得更详细:“怀古诗需有历史陈迹或某一地点、地域为依托,诗人触景生情,借景寄情,连及吟咏与之有关的历史题材,将历史蕴含的感情与自然景物触发的感情相融合。”这里有几点可以形成共识: 1.“怀古必切时地。”(沈德潜《说诗啐语》)怀古诗中,诗人必然凭临某一古迹(历史遗迹、历史名城等)。 2.怀古诗中,诗人自然要缅怀与古迹相关的某个或某些古人,追忆古人事迹。 3.怀古诗中,诗人会抒发情思,多表达对古人风骨、精神、功业等的感性追慕或者理性评说。 而且,怀古诗的终极目的不是怀古,而大多是关照当下,即感伤个人遭际,揭露时弊,讽喻朝廷等。 既然在怀古诗中,诗人要凭古迹,怀古人古事,慕/评古风,抒己情/讽时弊,那么,我们解读怀古诗,理应跟随诗人的足迹,走进古迹,留心古迹特征;理应直面古人,与诗人一道认识古人,了解古事;理应感受诗人怀古时的心路路程,对诗人的所思感同身受;进而明确诗人怀古的用意。 解读思路如下: 策略阐释: 1.回答凭何古迹,怀何古人,思何古事三个问题,是对怀古内容的确定。具体步骤可分解为:首先确定古迹是哪个,古人是哪位或哪些,古事为哪样;然后概括和确认古迹、古人的特征。 2.要明确怀古用意,首先要明确探求的问题:为什么凭临的是这个古迹?为什么怀的是这位古人?为什么忆的是这件古事?然后,再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个人经历、国家时局等)进行阐释。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读例证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第一首怀古作品。教学时,可以把本词作为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样本”,通过教授本词,教给学生解读怀古诗的阅读策略,然后再用相关题材的诗歌作为延伸材料进行训练,以达成使学生会自主解读怀古诗的教学目标。 【课堂实录】 师:生命终将殒灭,现实终成历史。审慎而活的人,总会从逝去的人、事中,汲取生存的能量。而敏感的诗人更是不放过那一段段已为陈迹的往事,于是,一首首怀古诗便产生了。同学们,“怀古”的“古”指什么? 生:古迹、古人、古事。 师:今天我们要和苏轼一起凭临赤壁,看看苏轼所怀之古是什么?(学生朗读全词) 生:有古迹———赤壁、古人———周瑜、古事———周瑜主导的赤壁之战。 师:诗人笔下,赤壁如何?周瑜怎样?赤壁之战有何历史价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相关诗句归纳、整理) 生1:我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读出了赤壁的险峻和壮丽。 生2:从“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小乔初嫁”分别读出了周瑜风姿卓越、从容儒雅、婚姻圆满的形象。 生3: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感受到周瑜正值华年之时所建立的伟大功业———成功指挥了一次以少胜多、奠定三分天下基础的赤壁之战。 师:诗人开篇就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种宏阔的视界:既有千古江山,也有千古英雄。身处大宋的苏轼可怀之古多矣,为何诗人接下来把视界缩小了?为何千古江山变而为赤壁这一古迹?为何千古英雄聚焦于周瑜这一古人?(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生4:课文注释里有本诗的创作背景,此时诗人被贬黄州,身在赤壁,必然多次凭临赤壁。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赋》,也是这时候写的。 生5:凭临赤壁,当然容易追怀和赤壁相关的历史与人物,很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以及主导这场战役的英雄周瑜。 师:但是在《赤壁赋》中,同样身处赤壁的苏轼联想到的三国英雄是曹操,为何在本词中就偏偏联想到周瑜呢?(提醒:怀何古人应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关) 生6:《赤壁赋》写曹操,是从“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