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74218

第四单元 15 白杨礼赞 课时练习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1286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答案,八年级,编版,语文部,学年
    15 白杨礼赞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是中华民族jiān qiánɡ① 坚强 不屈、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jié② 竭 动力。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凭着这种精神ào③ 傲 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了发扬民族精神,为了使同学们充分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与历史责任感,要将民族精神教育落实在课堂中。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不折不挠  B.自强不息  C.屹立  D.发扬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C ) A.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 B.“妙手偶得”一词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C.历史中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白杨礼赞》一文的写作背景。 D.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点燃的烟火。 4.默写。 (1)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 坚强不屈与挺拔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2)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 靠紧团结 , 力求上进 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常识积累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子夜》、《蚀》三部曲等。 主题理解   文章采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形特征,赞美了白杨树倔强、力争上游的精神,同时也进一步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团结向上、坚强质朴的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文脉梳理 名师点拨 象征手法   本文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运用象征手法。用白杨树象征北方的农民、北方农民中的战士、中国人民抗日的精神和意志。它们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相似性,这是象征用于本文的重要基础。 课内赏读练探本究源 突出重点 阅读课文5~9段,完成问题。 5.对文段内容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C ) A.第5段最后两句概括白杨树的气质和性格,突出它的正直、坚强、倔强和不折不挠。 B.第6段是一个简洁的过渡段,作者点出了白杨树,既是对上文“惊叫”的补叙,也是下文赞美白杨树的前奏。 C.第7段中“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一句,变扬为抑,否定的是“好女子”,但肯定的却是“伟丈夫”。 D.本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作者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 6.文中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是否矛盾 请简要分析。 答: 不矛盾。单纯从生物角度讲,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它极常见,极易生长,所以说它“极普通”;说它“实在是不平凡”,主要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就是作者赋予了它正直、朴质、坚强不屈等美好的精神品格。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楝花开落 朱慧彬 ①老家的庭院中有株苦楝树。树身挨着土墙,枝繁叶茂。二三十米高的个头,粗壮的腰身,足以让人仰视、敬畏。它支起的绿荫能庇护棚子里的牲畜,能为院中高高垒起的草垛遮风挡雨。 ②苦楝五月开花。花儿碎小,小喇叭口朝天向阳,白色花瓣外透着紫,紫色花苞中裹着白,像一把把握在姑娘手中的花紫伞。 ③苦楝花开最盛的时候,那头待在树荫下嚼着草料的水牛,常常不识时务,想要伸长脖子一亲芳泽,却又每每忍不住直打喷嚏,一家人因此笑得前仰后合。 ④苦楝树根系十分发达,生命力强。父亲后来在屋前屋后又种了好几株苦楝树。每年春尽,屋前屋后,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