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74999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218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
  • cover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字音字形、词语释义;识记作家作品;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中“子规”“杨花”意象的含义;品味赏析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中“子规”“杨花”意象的含义;感受诗人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诗歌中“子规”“杨花”意象的含义。 一、导入 我们自幼就会背诵《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著名的大诗人李白著有很多诗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基础知识 1、作者作品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早发白帝城》等。他的诗歌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 2、写作背景: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开元二十七年(739)贬放岭南,天宝元年(742)谪迁江宁(江苏南京),天宝七载(748)再贬龙标(今湖南黔阳)。据《新唐书 文艺传》记载,王昌龄这次左迁(古时尊右卑左,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即生活小节失于检点(因生活小事而被贬官)。李白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从中可见李白的侠肠和肝胆。 3、文体常识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绝句即是四句诗,七言即是七字。 三、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听准字音与停顿。 2、强调字音字形:啼、道、郎。停顿:223或43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4、齐读古诗 四、疏通文意: 1、重点解词 闻:听闻。左迁:古代右尊左卑,左迁就是被贬谪。遥:遥远。寄:寄托。 解题:作者听闻友人被贬龙标,写诗寄给遥远的友人。 杨花:柳絮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2、翻译:杨花已落尽,杜鹃鸟不停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的西边。 五、整体感知 1、杨花落尽子规啼: 前句写景。“杨花”如同浮萍,是漂泊无依的象征。在愁人眼中,“点点是离人泪”,“子规”即杜鹃,啼声哀切,诗人独取杨花和子规,不仅因为它们能点明时令在暮春,还由于它们可以烘托凄凉悲惋的氛围,以寄寓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 2、闻道龙标过五溪 次句言事。扣题“闻到王昌龄左迁龙标”,“闻道”,听说,可想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抒情寄慨,愁是由从友人被贬龙标而生,利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主观意念和感受赋予客观事物,来表达诗人(的忧愁和无奈),对友人的深深关切和同情。 六、重点题 1、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明确:这两句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手法,选取了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凄哀啼叫的子规,点明季节时令,渲染了悲凉凄楚的氛围,生动地表达出了漂泊之感和离别之情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同情)之情 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明确:点明时令(暮春),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②“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③借凄凉落花寄托诗人的落寞心情 七、中心思想 本诗是一首写给好友王昌龄的赠诗,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对朋友深深的关切(同情)之情 八、理解性默写 (1)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关怀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