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7620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391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新疆,答案,试题,语文,考试,期末
  • cover
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包容性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突出的包容性是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文化密码。中华民族主张“民胞物与”“万邦协和”的天下观,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彰显出超越民族、超越文明的宽广胸怀,表达出包容互补、交流互鉴的务实态度。史料记载,“和合思想”和“融合包容”的理念最早出现在尧舜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和合思想”逐渐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精髓,从佛教东传、郑和下西洋到西学东渐,中华文明正是在多元融合的包容性发展过程中,不断成就新的文明形态,融汇成绵延数千年而未曾中断的文明发展长河。近代以来,西方各种思想不断传入中国,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带来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实现了中华文明的再造和新生。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形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历史根基。其中,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为秉持开放包容、深化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突出的包容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要融通中外,也要贯通古今;既要立足中国,也要胸怀天下。因此,要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把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与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相结合,与推动“一带一路”纵深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同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贫富分化不断加大的今天,为世界贡献天下大同、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在个人私欲盛行于世的今天,为个人贡献立己达人,群已协调的处世之道;在民族矛盾此起彼伏的今天,为国家贡献和而不同、多元融合的包容精神……总之,以突出的包容性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铸就实践路径,不断促进中外文明交流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以“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主要内容的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精神动力。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有力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也是筑牢和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的鲜明特质。全球文明倡议蕴含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包容共存的基本理念,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合作和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全球文明倡议植根于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空出的包容性。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华民族致力于持续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事业的必然归宿。另一方面,全球文明倡议形成于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融合的具体实践中。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是推动中外文明相互影响、互学互鉴的重要根源,同时,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既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和智慧,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又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想升华中,通过自身发展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摘编自叶本乾、何琴《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刻地总结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其中,“包容性”是最能展现中华文明的世界格局和开放胸怀的特性的。 包容性是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特质。以稳定的农业为基础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