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78491

《13.唐诗五首-野望》 课件(共17张PPT)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98449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3.唐诗五首-野望,课件,17张,PPT,初中,语文
  • cover
(课件网) 野望 王绩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代。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唐诗五首》,领略唐诗的风采。 新课导入 1.理解、感受诗人们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难点) 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素养) 学习目标 律诗是形成于唐初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通常的律诗规定八句;全诗通押一个韵,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三四两句、五六两句应是对仗句;字的平仄有定规。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律诗,七个字的叫七言律诗。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一二句称“首联”(或起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或结联)。 律 诗 文学常识 诗歌赏析三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方法指导 ɡāo dú xǐ yǐ qín 皋 禽 犊 徙倚 候 骑 qí 都 护 dū 燕 然 yān jiǎ nuǎn zhuó dī 贾 暖 啄 堤 qī 芳草萋萋 字词积累 王绩(约589—644),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清高自恃,放诞纵酒,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才不遇之苦闷。语言朴素自然。有《王无功文集》。 作者简介 王绩入朝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写作背景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整体感知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落晖:落日。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课文解析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课文解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地点。 时间。 既然点题,又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课文解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远景 静 近景 动 课文解析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尾联化用典故,你能找出来吗?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 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不得已辞官隐居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课文解析 全诗在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主旨归纳 野 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叙事 写景 抒情 板书设计 同学们下课 王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