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80944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9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15431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上册,语文,八年级,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藤野先生 鲁迅 小时候,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极方正、质朴、博学”,令鲁迅信服、敬畏。 留学日本时,遇到了“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位老师是谁? 藤野严九郎 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典型事件,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透过相关事件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特征。 3.品析描写藤野先生的细节,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 作者 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他的作品语言犀利精辟,如投枪,如匕首,他被誉为“民族魂”。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 作品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是早晨的意思,“夕”是傍晚的意思,“朝花夕拾”即早晨的花傍晚来捡,就是成年是回忆往事。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的求学历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抨击和嘲讽。 写作背景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 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 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1906年秋,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他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 1926年,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藤野先生》。 文体知识 概念: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主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写作方法灵活多变,叙事、写景、状物……各呈异彩,不受时空限制。“神不散”指所运用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即以某个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绯红( ) 不逊( ) 匿名信( ) 油光可鉴( ) 畸形( ) 诘责( ) 瞥见( ) 杳无消息( )深恶痛疾( ) 抑扬顿挫( ) 教诲( ) fēi xùn nì jiàn jī jié piē yǎo wù cuò huì 字词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模胡——— 掌故——— 匿名——— 诘责——— 杳无消息——— 深恶痛疾——— 意思是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意思是指声音的大小起伏和停顿转折。 不分明,不清楚。文中指马虎、不讲究。现在写作“模糊”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藏匿,隐藏。 责问。 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字词 1.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时间和地点转换的语句。 合作探究 1.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东京 仙台 北京 相识 相处 离别 2、课文是如何描写藤野先生形象的? 外貌——— 举止——— 声调——— 目睹印象——— 耳闻亲见———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缓慢而很有顿挫 治学严谨 生活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