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80990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记承天诗夜游》- 课件(共17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303420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统编,上册,语文,八年级,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记承天寺夜游 游记———体裁 现在湖北黄冈,点明游玩的地点 点明时间 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 点明事件 文题解读   “记”是通过记事、记物、记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见解的一种文体,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柳宗元《小石潭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等都是“记”中的名篇。 文体知识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均居于“唐宋八大家”中。他在宋词中有特殊贡献,开创豪放一派,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是宋词中的不朽作品。他的散文代表作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汪洋恣肆 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清新雄健 词—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画———宋四大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fú 全才式艺术巨匠 作者简介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本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背景介绍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打算睡觉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动。想到没有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宋神宗年号 打算 考虑,想到。 门 就,于是 共同,一起 高兴的样子 睡觉 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梳理文意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形容水的澄澈 只是 交错纵横 像 大概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梳理文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根据文意,将课文分成几个段落来读,读出其层次。 寻怀民(叙事)———赏夜景(写景)———叹闲人(议论、抒情) // // // 整体感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请作简要赏析。 品析句子 ①比喻修辞。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营造出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请作简要赏析。 品析句子 ②正侧面相结合。"积水空明"正面写出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竹柏影子的清丽淡雅,侧面描写月光的澄澈明亮。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表现了作者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请作简要赏析。 品析句子 ③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