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82263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730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学期
    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高二语文 2024.7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有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视听节目。它既契合移动媒介中的“微”语境,具有碎片化特点,又指向一种“短”的时间概念,同时以“剧”的连集化方式播出。网络微短剧可以在极短的时长内完成一个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结构样式的故事讲述,拥有其他网络影视类型无可比拟的“速度性”特点。 在微短剧中,“短”的概念指向影像中时间的“加速”。现代社会具有日益显著的“加速”特征,时间资源的稀缺与不可复制,以及由此而来的生活节奏加速,呼唤着科技的加速,而科技加速的直接后果是社会变化的加速,社会变化的加速反过来又刺激了时间匮乏下生活节奏的加速。在加速的社会中,人们追求更高效的时间使用方式,追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丰富的体验。智能化移动设备、传输速率等技术手段的综合发展,使影像也处在“加速”之中———面对互联网的海量影像信息,视频用户正自主地向效率型应用迁移,以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符合价值期待的影像内容。 (取材于黄钟军、王方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网络微短剧追求以人物为中心的简单高效的镜头语言,镜头往往时刻聚焦于画面中的人物主体,令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人物的所思所想,并产生观看兴趣。网络微短剧通常采取单一线性叙事,故事情节的建构完全符合从开端、高潮再到结尾的叙事逻辑,创造出一个不违背观众观剧认知和预设经验的叙事时空。除此之外,人物台词通俗化、网络化以及具体故事内容的高密度性也是网络微短剧的叙事特征。 在审美特征上,微短剧所具有的爽感文化与土味文化为大众提供了娱乐狂欢和情绪宣泄的出口。爽感文化是网络微短剧的首要审美特征,本质上是个体强烈的欲望与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生活碰撞而产生的一种追求替代性满足的心理情绪。具体到网络微短剧,主要表现为面临困境或深陷危机的主人公永远能够迅速脱身并成功逆袭走上人生巅峰。网络微短剧的另一审美特征是对土味文化的拼贴戏仿,它可以概括为套路化、可预见的剧情发展,叙事逻辑简单的故事内核,以及跌宕起伏、高潮不断的情节设置,并通过足够接地气、大众化的方式向观众提供一种不加修饰、无须思考的快餐式文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审美距离。 (取材于郑亚鹏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近年来,网络微短剧在增长速度以及产业规模层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然而流量迅速扩张的另一面,是出现了诸如内容标准降格、价值导向失范、题材类型集中、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网络微短剧在篇幅体量上的有限,与内容表达深广的要求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将时间向度比作一条横轴,网络微短剧的形态与制式只是限制了横向空间的延展,而纵向空间可以挂载的主题、视角、表演、语言等诸多元素依然存在无限的可能性与创造性。 2023年,一部三集、共15分钟的网络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作品用文物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古代女子逃出博物馆,在伦敦街头与一位中国记者张永安相遇,在其帮助下寻找到回国之路的故事,传达中国文物跨越万里的思乡之情、被夺之痛。该剧被《中国电影报道》评为“小短剧也有大情———。 网络微短剧要实现主流化和精品化,还应对竖屏时代的新视听语言进行有益探索。在短视频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只靠传统语言形式无法展现全部内容,反而会显得节奏拖沓。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