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83451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714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统编,高中
  • cover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意象,赏美景 2.读诗句,析情感 3.诵经典,提能力 导入: 在中国传统文学的广阔天地里,最深情的篇章并非仅仅围绕爱与死亡,而更多地聚焦于怀古与兴亡的深深叹息。今天,我们的课堂将踏入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学之旅,共同品味宋代文学巨匠王安石的传世佳作《桂枝香·金陵怀古》。 首先,让我们揭开怀古诗的神秘面纱:这类诗篇,如同历史长河中泛起的涟漪,诗人站在往昔的遗迹之上,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借由眼前的景象,抒发内心对过往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憧憬。正如明朝李贽所言:“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怀古诗正是这样一种情感的载体。 在探讨其结构时,我们会发现怀古诗往往遵循着“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的脉络,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而鉴赏此类诗篇,则需我们细心理清史实背景,揣摩诗人的创作意图,深刻体悟其中的情感波澜,并细心分析诗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这些手法丰富多样,包括对比、烘托、用典等,它们如同魔法般将诗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字里行间。而当我们深入品读这些怀古诗时,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情感更是复杂而深邃。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到对古人功绩的由衷赞叹,再到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怀古诗独有的魅力。 在导读环节,让我们先“知人论世”,了解王安石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桂枝香·金陵怀古》这首怀古诗所蕴含的深厚意蕴。 作者介绍: 王安石,我们常称他为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抚州临川的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被后世尊称为王荆公,在政治、思想和文学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深受人们的敬仰。就连列宁也曾称赞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王安石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员,还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与苏轼、欧阳修、黄庭坚等人齐名。他的诗文内容深刻,用词精准,风格独特,给人一种刚劲有力的感觉。他的作品,如《王临川集》和《临川集拾遗》,都是我们学习古典文学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在诗词创作上,虽然王安石的作品数量不多,但每一首都独具匠心,打破了五代时期的陈规陋习,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完全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 写作背景: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因变法失败而离职,退隐金陵,担任江宁知府。此词乃他在金陵登高怀古之作。那时,宋朝看似国泰民安,实则暗藏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安石登高远眺,有感而发,借金陵美景与历史沧桑,表达了对朝政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朗读品味 初次朗读,先正字音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高望远,正值古都晚秋,天气初显凉意。千里江水清澈如练,翠绿山峰簇拥。夕阳下,归帆点点,酒旗斜挂,彩舟穿梭于云间,星河鹭起,美景如画,难以尽述。 回首往昔,繁华与竞争交织,门外楼头,悲恨连绵。千古以来,人们登高望远,感叹荣辱兴衰。六朝旧事已随流水逝去,只留下寒烟衰草,凝绿依旧。至今,仍有歌女时时吟唱那《后庭花》遗曲。 上片主要描绘了金陵的壮丽景色,下片则通过怀古,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 明确: 在讲解的开始,我们先明确登临的时节背景,随后展现眼前的一片风光,看那江水清澈如练,夕阳映照下的翠绿山峰,还有酒旗在风中摇曳,白鹭在空中翩翩起舞,这真的是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登临时的景象 转入下片,我们不禁感慨六朝时期的繁华与衰落,那些曾经的奢靡与辉煌都已随风而去,只留下一片寒烟衰草。但只是空叹这些兴亡荣辱,并无多大意义。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勇于变革,以免重蹈历史的覆辙。———登临后的感悟 现在,让我们来一同欣赏这首词。张炎在《词源》中提到:“词以意趣为主,要避免直接抄袭前人的语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