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89524

4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1710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观沧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和作者生平,识记、积累重点字词。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 3.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识记、积累重点字词。(重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难点)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难点)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难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孽;在政治家眼里,他是叱诧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作者介绍。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善诗歌,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往往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他的代表作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在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他触景生情, 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四)文体常识。 乐府”是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作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五)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2.我们平时学的都是五言或者七言,那四言诗该如何掌握它的节奏呢 读四言诗应该是二二停顿。 3.带着感情读一读,做一次最美朗读者。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六)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1..结合资料,疏通诗意。 (1)请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课外讲解书,自主学习,尝试疏通诗歌的意思。 临;到达。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连词,为了,表目的。 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浪。 若:像。 其:它,指沧海。 星汉:银河。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2)指名尝试翻译诗歌,教师点评并指导,然后明确诗歌意思。 示例:东行到达碣石山,前来观看大海。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岛上)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得茂盛。萧瑟的秋风吹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太阳和月亮不停运行,好像从海中升起;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里产生出来的。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畅抒心中的情怀。 (七)合作探究。 1.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景物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学生朗读完毕后,小组讨论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观海的所见、所感。 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