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95769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324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 cover
《秋天的怀念》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能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文化传承与理解: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 分析文章结尾段对菊花的描写以及句子“好好儿活……”,结合补充材料,体会作者对生命感悟。 三、核心素养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单元主题为亲情,学习重点是朗读。《秋天的怀念》正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让学生内心受到震撼,唤起真切的情感体验不容易。所以在教学中,结合单元目标,我想以朗读指导为途径,创设一个诵读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抓住作品细节和关键词句,体味人物内心情感,真正领悟作品内涵。 四、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已经可以产生浅淡的情感体验,对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能有所感触,但要深刻体会还有难度; 2.通过第一单元的散文学习已经对朗读有了初步接触,学习本课应在此基础上继续训练朗 读能力,借助动情朗读这个媒介,才能对文本产生深刻体会; 3.七年级学生渴望展示自己,期待得到认可,应该整合单元教学,创设真实活动情境,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展示,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七年级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学习本课,用直觉思维来体会情感,用逻辑思维来分析情境,用创造思维来进行作品呈现。 5.七年级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可以以诵读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借助文本“母爱”这一主题,“好好儿活”这一生活态度,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七、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 史铁生在梦中无比牵挂怀念的人是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秋天的怀念》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积劳成疾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代表作品还有:《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命若琴弦》《礼拜日》《原罪·宿命》《我与地坛》等。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