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师 说 韩愈 学习目的: 1、了解韩愈及相关文学知识;掌握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背诵全文。 2、体味文中蕴涵的 “从师之道”,明确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能力。 3、联系社会背景,探究作者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意义及在今天的借鉴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学习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诵读、探究、点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1、作者简介 2、课文听读 3、课文串讲 一、导入新课 1、新课导语 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同学们到如今也已经经历了9年多的专业学习。对于学习,相信同学们也有一些感触,那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学好呢? 碰到一个好老师,拥有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不断学习。不仅同学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的古人早早就给我们阐述了这个道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韩愈的《师说》,看看古人是如何看待有关老师的问题的。 2、作家介绍 韩愈(公元768-824 ),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因他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故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 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韩愈的散文,与柳宗元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主张写文章要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为唐宋实用散文奠定了基础。 3、时代背景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译文: 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认真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 4、解题 《师说》 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 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前面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二、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的字词读音 ( dòu ) ( zhuàn ) ( yú ) ( tán ) ( cháng ) 句 读 经 传 阿 谀 传 说 ( chuán ) 郯 子 苌 弘 授之书 ( shòu ) 老 聃 ( dān ) ( pán ) 李氏子蟠 或不焉 ( fǒu ) 谄 媚 以 贻 之 ( chǎn ) ( yí ) 嗟 乎 ( jiē ) 3、疏通课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 者: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