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04560

【主题学习探究】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课件21张)-商务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日期:2025-05-0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50次 大小:522172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理,七年级,2024,商务,课件,21张
    (课件网)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 上 主题学习 探究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新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标解读 本主题是一个跨学科主题的探究,(地理、历史、语文、生物、美术等)是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主题的探究旨在深入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过程。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人地和谐发展之美。 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观: 通过探究24节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因地制宜发展观。 综合思维: 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理实践力: 通过搜集24节气相关资料,培养跨学科主题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是什么吗? 24节气示意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24节气示意 自学课本P41 1.说出24节气的名称。 2.知道八节十六气分别是指什 么,并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任务一 八节十六气 任务一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 立 二分 二至 八节十六气 任务二 二十四节气溯源 思 考 二十四节气能否适用于长江流域? 不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黄河流域,它反映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物候和农事活动等特点,并不适用于长江流域,因此不能盲目照搬,需因地制宜。 任务二 二十四节气溯源 自学课本P42“拓展阅读”: 了解二十四节气与北斗七星的关系。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分)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至) 斗柄西止,天下皆秋(分) 斗柄北止,天下皆冬(至) 任务三 读图分析:二十四节气的成因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探秘 地球公转 练习 1.2022年5月5日立夏这一天,地球应公转至( ) A.①———之间 B.②———之间 C.③———之间 D.④———之间 2022年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立夏。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又称“春尽日”,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农作物进入茁壮成长阶段。读立夏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下面的图片中,白色表示一天中白昼比例,阴影表示黑夜比例,更接近青岛立夏日昼夜长短情况的是( ) A B C D B C 合作探究 二十四节气类别 结合课本P43———44,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表 类别 气节名称 反应季节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反应气候 反应物候 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任务四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先民劳动时间的经验总结和智慧创造,又为后世的农事安排提供了具体指导。 阅读课本45页,了解“谷雨”、“小满”、“芒种”的含义。 任务四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的谚语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冻惊蛰,冷清明,麦子必有好收成。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拓展延伸 在我国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芒种是指稻、麦等有芒作物的播种、收获。下图为“芒种”首日封及纪念邮票和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拓展延伸 1.从芒种到夏至这一时段( ) A.南方地区还未入夏季 B.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C.北京正午的日影渐长 D.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2.首日封及邮票中呈现的农事活动及其所在地区包括( ) ①华北平原收割冬小麦 ②青藏地区播种青稞 ③东北平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