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0803

西湖的雪景练习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2034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西湖,雪景,练习
  • cover
自读课文西湖的雪景 一、字音辨读 1. 拂袂(mèi)  2.霁雪(jì)  3.策蹇(jiǎn) 4. 西泠(línɡ) 5.毳衣(cuì) 6.沆砀(hànɡ dànɡ) 7. 欹倒(qī) 8.繁遽(jù) 9.近瞰(kàn) 二、字形辨识 1.     2. 3. 4. 三、词语辨析 1.实行·施行 例句 2.姿态·姿势 例句 四、熟语释义 1.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2.韬光养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一、走近作者 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 ,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贡献卓著,是我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少年聪颖勤奋,爱好诗文。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小学任教,1927年起在中山大学工作,与顾颉刚等组织了民俗学会,从事编辑了《民间文艺》和《民俗》等刊物。1928年在浙江大学工作,1934年到日本进行民俗学研究,1936年回国后在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49年在香港的达德学院任教。1949年以后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教育和研究工作,担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二、相关背景 《西湖的雪景》是钟敬文先生青年时代的名作, 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以山水、草木等自然景物为对象,风格幽静、清淡,加上他在古典文学方面的深厚造诣,那种沉淀在他血脉中的诗情使得这篇游记散文古韵灵动,卓然不群。 三、主旨把握 这篇文章是作者的代表作,文章通过雪天的西湖 赏玩,描绘了清寒寂寥的西湖雪景,展示了雪中西湖独特的清幽与纯美,营造出一片超逸尘俗的净空天地,情感丰富而深刻,情致幽雅而独特,同时,在看似有限的情思中,暗含对时代纷乱的深切忧思。 四、结构图示 1.作者第一次游览西湖雪景为何略写? 明确:一是当时的雪下得比较 小,自己出来的又晚,雪没有多少了,景物不动人;二是为下文描写第二次游览西湖雪景作铺垫,表现第二次游览时雪下得大,美景多。 2.作者在文中大量引用了古人描写西湖的 诗句,尤其是张岱《湖心亭看雪》一文全文引用,作者还说“心想这时不知湖心亭上,尚有此种痴人否?”,为什么要引用这篇小品文?为什么作者如此评论? 明确:《湖心亭看雪》描绘的是一幅幽 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的是一种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而这样的情致与钟敬文的散文可谓意趣相投,所以这句话正是作者内心的写照,也是本文重要表达的思想境界。作者与“痴人”相似,雪中的西湖美得不沾半点尘俗,然而能赏析的又有几人呢?虽与古人相隔几百年,但能与之一脉相通,得其真趣,岂不是人生的快事? 3.简要概括本文描写的西湖雪景的特点。 明确:在现代作家钟敬文笔下,冬季西 湖独有风姿,西湖的雪景“华而不俗,清而不寒”,空阔朗润,别有风情。因为有了西湖,连雪花也成了拥有灵性的诗人;因为雪的沐浴,西湖便陡然高雅了许多。西湖的雪景因为难以捕捉所以弥足珍贵,雪花的飘落因为浅淡所以要耐心等待,等待时的幻想因为前人的铺垫而充满神秘,焦灼后的激情让你在尽收眼底后的贪婪里才惊觉这是在人间。因为,作者笔下的西湖雪景淡远旷达,清澈幽深,疏朗意丰,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1.优雅的抒情性文字,使文章如诗如画 如文章14~16段作者换了一个观景角度,与前 面的静观不同,泛舟湖上,船是动的,景是静的,而飞雪则又在静谧的雪景之上增添了几分动感,动静相间,如诗如画,让人陶醉于一种悠远的意趣中。 2.适时用古文穿插其间,与文章巧妙衔接,融为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引用描写春夏两季西湖的 诗句表现西湖两季的美丽景色,引发读者兴趣,调动读者的经验,引发共鸣。引用《四时幽赏录》中有关西湖雪景的内容,引发读者的感情;引用《湖心亭看雪》全文,表现西湖雪景的美妙。作者巧妙的引用,表现出了作者对西湖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