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登岳阳楼 导 入 有人曾经提出一个问题:“你读过的最凄凉最绝望的古诗词是什么?” 有人跟帖回答了一首诗。 这是一位贫病交加的老人,临终前两年写下了排名第一的大唐五言律诗。 目录 第一部分———知人论世 第二部分———写作背景 第三部分———品读诗歌 第四部分———赏析诗句 第五部分———拓展链接 知人论世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世称“诗圣”,杜工部、杜拾遗,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公元712—公元770 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 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杜拾遗、杜工部———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诗圣” “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大部分作品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他的诗歌被称为 “诗史”。 知人论世———作品风格 公元712—公元770 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 沉 郁 顿 挫 所谓“沉郁”指诗歌内容的广阔深刻,思想情感的深沉蕴藉。 所谓“顿挫”指诗歌韵律的抑扬跌宕,表现手法的含蓄曲折。 写作背景 第二部分 写作背景 时年57岁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57岁时,距离他生命的终点仅有2年时间,当时诗人的处境十分艰难。 身体羸弱 他身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岳阳楼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上岳阳楼,创作了这首诗歌。 品读诗歌 第三部分 品读诗歌———初探文本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杜甫 【翻译】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 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 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 赏析诗句 第四部分 赏析诗句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壹 表面———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其实———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诗人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赏析诗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 贰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赏析诗句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叁 亲朋音信皆无,自己寄居一叶扁舟。 寄托着怀才不遇、漂泊天涯之感。 赏析诗句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 从哪句可以看出? 肆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忧国忧民的体现。 课堂巩固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