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二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第2课时) 目录 导入新课 1 新知探究 2 课堂练习 3 拓展延伸 4 导入新课 1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新知探究 2 一、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 测交: 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预测: 测交后代的分离比应为1:1: 1:1 。 结果: 一、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 二、自由组合定律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三、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在孟德尔之前,也有不少学者做过动物和植物的杂交实验,也观察到了生物遗传中的性状分离现象,但是都未能总结出遗传的规律。 为什么孟德尔能取得成功呢?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孟德尔热爱自然科学,有着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既善于从前人的研究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又不迷信权威。 孟德尔选取了合适的杂交实验材料———豌豆,这是一种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开花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过程,从而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在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为纯合子;豌豆还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的相对性状,因而对这些相对性状进行研究,获得的实验结果也比较可靠。 孟德尔采用严密的实验分析方法,他详细记载了各世代不同性状的大量数据,在数据分析中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各种类型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遗传的规律性,这也是他胜人一筹之处。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孟德尔运用其独特的科学思维方式,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并对它们进行逐代追踪。在弄清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后,再进行两对、三对甚至更多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研究。 孟德尔成功运用了“假说-演绎”的推理方法,例如,在研究中观察到杂交子代的显隐性、性状分离比和不同性状重新组合等现象后,提出遗传因子控制性状遗传的假设,同样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和推理,又设计了许多实验方法,如测交验证法。 总之,孟德尔的成功表明,在科学研究上想要获得成就,不仅需要有不懈探索与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还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 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与d。 基因: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把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gene)。 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 等位基因: 注意:D和D,d和d则不是等位基因,而是相同基因。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如年龄、性别、生理与营养状况等,都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例如,中年人秃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秃顶基因的纯合子(BB),无论男女,都表现为秃顶;但对于杂合子(Bb),如果是男性,则表现为秃顶,如果是女性,则表现正常。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两性体内性激素的不同。 外界环境,如温度、光照、水分、营养条件等,也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例如,观赏植物———藏报春,让基因型为AA的植株在20~25 ℃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植物开红花。如果让它在30 ℃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则开白花。 红、白藏报春 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人们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地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人们可以根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从而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杂交育种 医学实践 课堂练习 3 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