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42711

【大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单元教学规划 3.8《力与运动》教学设计(含练习)

日期:2024-11-2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473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教学设计,力与运动,规划,教学,常见的力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苏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常见的力 单元主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常见的力》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认识并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力,包括推力、拉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等。这一单元不仅帮助学生建立对力的基本认知,还促进了学生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理解力的概念,识别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力(推力、拉力、弹力、重力、摩擦力)。 掌握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基本原理。 学习内容: 探究推力与拉力的作用效果。 观察并解释弹力的产生与消失过程。 认识重力对地球表面物体的影响。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业要求: 能够举例说明不同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力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初步形成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设计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性,通过生动的图片、实验案例和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力的世界。教材首先通过直观的现象引入力的概念,随后逐步展开对各类力的详细探讨,每个部分都配备了相应的实验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理解。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探索欲旺盛的年龄阶段,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但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仍需具体实例的支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感悟力的奥秘。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树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的基本科学观念。 理解不同类型力的特点和作用效果。 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分类归纳的方法分析力的现象。 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探究实践: 能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简单的力学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收集并分析实验数据。 态度责任: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 单元结构化活动 1. 导入新课:通过视频或实物演示,展示力的作用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推力、拉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的基本概念。 3. 分组实验: 实验一:利用小车和弹簧秤,探究推力与拉力的关系。 实验二:使用橡皮筋或弹簧,观察并解释弹力的产生与变化。 实验三:通过自由落体实验,感受重力的作用。 实验四: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压力大小,探究摩擦力的变化规律。 4. 汇报交流: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评。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力的应用实例,如自行车刹车原理、蹦床运动中的弹力等。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情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果性评价:通过实验报告、口头汇报或测试卷,评估学生对力的概念、类型及作用效果的理解程度。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同时,通过同伴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帮助。 第八课时《力与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识别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力(如推力、拉力、重力、弹力等)。学生能够描述物体在受到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包括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等。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基本内容,理解惯性现象。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力学原理解释日常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