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简单相信 傻傻坚持 樊锦诗 顾春芳 目录 作者介绍 壹 整体感知 贰 深入解读 叁 总结提升 肆 作者介绍 壹 樊锦诗 浙江杭州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自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近60年 ,被誉为“敦煌的女儿”。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樊锦诗同志“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樊锦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9月25日,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12月6日,获2019第七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感动中国颁奖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北京大学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曹雪芹美学与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特聘专家,《曹雪芹研究》编委。主要研究领域有:戏剧戏曲学、戏剧美学、电影学、艺术学。 顾春芳 主要学术贡献和学术著作有《意象生成》(2016)、《戏剧学导论》(2014)、《她的舞台———中国戏剧女导演创作研究》(2011)、《戏剧交响———演剧艺术撷萃》(1998)、《黄蜀芹和她的电影》(合著,2008)、《导演艺术论》(合著,2005)、《戏剧美学教程》(合著,2011)。《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是一座距今1600余年,内容丰富、规模宏伟的石窟群,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 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敦煌石窟有700多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敦煌藏经洞出土5万多件文书。这些瑰宝反映了千年来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历史,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艺术的珍贵史料。 了解莫高窟 整体感知 贰 课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节选自《我心归处是敦煌》,由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全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樊锦诗从出生到求学,从毕业选择职业到成为敦煌研究者,用几十年坚守信念,研究敦煌,发扬和延续莫高窟心的文化生命,成为“敦煌的女儿”的过程。课文真实呈现了樊锦诗在艰苦的环境下,战胜孤独,选择留下做“莫高窟的守护人”的心路历程。 整体感知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是全文的引子,引出“简单相信,傻傻坚持”。 第二部分(2-7):回顾由痛苦与迷茫,到选择遵从内心、执着信念的心路历程。 第三部分(8):表达对人生幸福的理解。 第一部分 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以回忆的方式,讲到樊锦诗几年前参加一次会议,看到屏幕上的八个字“简单相信,傻傻坚持”,认为说的就是自己,引起大家会心地笑。 作用:引出题目以及下文。 第二部分 第二自然段叙述了作者的哪些遭遇?产生怎样的情感? 以写实的方式叙述了自己当时的遭遇:父亲去世、夫妻离别、离开故乡、举目无亲。 从繁华都市来到西北荒漠,生活的巨大落差使自己产生了迷茫、痛苦和无助之感,并由此引发深沉的思考。 第三段:樊锦诗内心迷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