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第二单元第一课《可爱的葫芦》教学设计 课题 《可爱的葫芦》 学科 美术 课型 造型·表现 来源 湘美版教材 节次 1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一年级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通过“造型·表现”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围绕题材,提炼主题,采用平面、立体或动态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 课标分解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素材,提炼主题,进行创造性表达;在学生产生各种构想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炼主题,并指导学生采用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创作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想法;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术是认识与表现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方式。” 教材分析 《可爱的葫芦》这一课是一节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美术课。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葫芦的形状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还能够通过创作葫芦的美术作品来锻炼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且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色彩、形状等直观元素较为敏感,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对于大多数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如基本的线条绘制、色彩搭配等。然而,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天赋不同,他们的美术水平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指导。葫芦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物品,其形态各异、色彩丰富,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葫芦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进行创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学习动机。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优秀的葫芦美术作品、讲述葫芦的文化内涵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帮助学生了解葫芦的形状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通过观察葫芦,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基本的美术技巧,如画线、涂色等,来描绘葫芦的形态,从而锻炼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通过创作葫芦的美术作品,学生还能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评价任务 能说出来在生活中所见过的葫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了解葫芦的外形,能用线条描画葫芦的外形;能够用涂色的方法来表现葫芦的美;能用自己的想法创作一幅完整的葫芦图。 重点 了解葫芦的外形特点,能用线条把它画下来。 难点 通过对葫芦的创作,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审美力。 材料准备 铅笔、橡皮、油画棒或马克笔、A4白色图画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绕口令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绕口令,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自己练习绕口令,学生单独表演绕口令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认识葫芦(1)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葫芦吗?在哪里见到过?葫芦:是一种攀爬性植物,身上有绒毛,形状像8字,看起来非常有趣,新鲜的葫芦皮是绿色的,成熟后的葫芦皮变成木质的,颜色呈土黄色。了解葫芦的外形不同种类的葫芦,形状也不一样,有的呈哑铃状,中间很细,上部和下部都是鼓起来的,上部大于下部。有的呈扁球形、棒状或构状。了解葫芦藤蔓和叶子葫芦的叶子是绿绿的,叶子上有一层细细的绒毛。叶子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叶脉,有细有粗,向四下里延伸,弯弯曲曲的,像人的血管一样。认识葫芦的结构我们看了那么多的葫芦,其实它的组成部分都是相同的,葫芦从上到下分为:葫芦嘴、葫芦上肚、葫芦腰、葫芦下肚、葫芦底。你记住了吗?欣赏名画我国有很多画家也喜欢用国画的形式表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