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视频导入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问题研究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够说出月相的变化,说明月相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了解人造月亮的试验,比较人造月亮与月亮的差异。 3.结合材料,了解人类对人造月亮的不同态度及理由,分析人造月亮的利与弊。 4.结合生活实际,探讨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不停交替 现代社会,人类在夜间的活动频繁,对夜间照明的需求增加。 航空航天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催生了人们对人造月亮的憧憬和实验。 了解月相的变化,思考月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人造月亮的试验,比较人造月亮与月亮的差异。 了解人造月亮的试验,比较人造月亮与月亮的差异。 了解人造月亮的试验,比较人造月亮与月亮的差异。 01 02 03 04 【自主学习】 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这一课题探究的思路是什么? 01 月 亮 1.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有什么规律 2.新月和满月时,日、地、月的相对位置如何? 3.为什么农历上半月和下半月月亮凸出的方向不同? 【观看视频,合作探究】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通称月亮。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一样,月球始终固定的半面朝向地球。随着月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变换,我们看到的月亮的形状———月相也不同。月相呈周期性变化。 1.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有什么规律 【合作探究】 月相变化:新月(朔)→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望)→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朔)。 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作朔望月。 1.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有什么规律 【合作探究】 上上上西西 下下下东东 月亮上弦月出现在农历上半月的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位于西半天空,亮面朝西,月相变化由缺到圆; 月亮下弦月出现在农历下半月的下半夜(午夜至清晨可见),位于东半天空,亮面朝东,月相变化由圆到缺。 (地球位于日月之间) (月球位于日地之间) 太阳光线 2.新月和满月时,日、地、月的相对位置如何? 【合作探究】 满月 新月 【合作探究】 3.为什么农历上半月和下半月月亮凸出的方向不同? 月球是不透明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02 人造月亮的试验 1.为什么人造月亮的亮度远比月光强? 2.扩大人造月亮照亮地表范围的可能性有多大? 3.为什么纬度较高地区的居民更希望有人造月亮? 【观看视频,合作探究】 在天空中挂上镜子,让它在黑夜中反射太阳光为地面照明———这不知是多少人曾经有过的幻想。1999年2月4日,俄罗斯“进步M-40”货运飞船携带了一面反射镜进入太空,进行人造月亮试验。这个人造月亮直径达25米,总质量不到4千克。按照设计,发射的光束将以直径5—7千米的范围扫过所经区域的地面;夜色中,发射光的亮度10倍于月光,足以让人读书阅报。然而,由于反射镜在太空中打开时出现故障,这次人造月亮的试验以失败告终。 1.为什么人造月亮的亮度远比月光强? 【合作探究】 人造月亮实质上就是一种携带着大型空间反射镜的人造照明卫星,其所处的位置远比月球距离地面近。 人造月亮的反射面光滑,对太阳光线的反射强度大,而月亮表面粗糙,其对太阳光线的反射强度小。 人造月亮可以通过人为调控反射角度,而月球的反射不会受人类控制。 可能性会越来越大。随着科技的发展,航空航天以及宇宙空间探索技术的进步,扩大人造月亮的照射范围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2.扩大人造月亮照亮地表范围的可能性有多大? 【合作探究】 纬度较高地区在冬半年时,昼短夜长,极地地区还会出现极夜现象,漫漫长夜对人类活动十分不利;有了人造月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