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读文本,感受最苦与最乐。 2. 精段细读,领略君子“苦乐”。 3. 联系实际,沿袭君子风范。 【教学重难点】 通读文本,感受最苦与最乐;领略君子“苦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中,有这样一个时代: 我国民全陷落于失望时代。希望政府,政府失望!希望疆吏,疆吏失望!希望政党,政党失望!希望自力,自力失望!希望他力,他力失望!忧国之士,溢其热血,绞其脑浆,于彼乎?于此乎?皇皇求索者有年,而无一路可通。 那简直是一个毫无希望的时代,“失望”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泥潭,“所有国民”深陷其中。但即使毫无希望,仍有很多深陷泥沼的仁人志士千方百计想将整个国家拉出泥潭,梁启超先生便是其中的代表与楷模。今天我们就走进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 二、回顾旧知 师:第四单元我们首先要掌握的是略读的学习方法,请结合第四单元已学的课文,回顾一下,略读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预设: 在略读时我们要注意有选择的阅读,通过把握文章中的关键句(主题句、评论句等)快速了解文章大意,比如《驿路梨花》一文就可以通过时间、人物以及做的事情来进行梳理。 略读时,尤其是论述性文本我们要把握作者的观点、思路,粗知文章大意,例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每一段的首句、末尾句即可掌握文章脉络。在略读过程中,要注意略读的效率,高度集中注意力,保证阅读思路的通畅。 师:本篇文章1200字左右,请同学们用三分钟时间略读本文,把握本文的主要观点与思路。 三、对比标题,明人生之路 师:课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抓住了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 对比一:《苦与乐》与《最苦与最乐》 预设:文章写的是最苦与最乐,是苦与乐中程度最深的。 对比二:《最乐与最苦》与《最苦与最乐》 预设:二者有逻辑关系 结论:(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四、精段细读,懂君子之乐 师:苦乐循环,才是人生之路啊。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得出了什么结论? 预设:人生不能逃避责任,要勇于负责任。 师:我们的人生路途上要勇于负责任,才会苦乐循环,颇多趣味。但有些人不仅勇于负责任,更是主动担责任,所以才有“君子有终身之忧”。请所有同学看到第五自然段,我想请个同学来朗读下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尽可能在语言、结构、内容上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出示:认真倾听,争取在语言(引用、语气词、关键字、句式等)、结构、内容上有发现,有思考。 回答格式: 语言(结构、内容等)妙在( ),因为( )。 预设: 语言:引用古语俗语,精炼、含蓄、典雅、有文采(书卷气);语气词“哩”、“呢”、“呀”等亲切、平实(娓娓道来的平和感)。 结构:“然则因为”、“而且”、虽说”、“但是”、“所以” 等一系列连词,结构严谨(不仅篇章结构严谨,段落结构也严谨)。 四字词语: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对称句:形式工整,增强表现力。 设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增强表达效果。 内容:“越是……越是”反映的是人的地位越高,所承担的责任就越大这个事实。“种种”形容责任种类、数量的多,“揽在身上”则体现他们责任感的强烈与负责的主动性。“日日”的反复明显强调了尽责与快乐的对应关系…… (在讲解过程中可联系全文分析) 五、打通单元,悟君子之德 师:越是圣贤豪杰,担当的责任越大,担当责任的主动性越强,所承受的苦楚更多,但得到的真乐也更多。梁启超就是这样,一生都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找寻救国的良方、唤醒国人的良药。 出示: 梁任公最为人所恭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