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记叙文:如何用一条主线拴住阅卷老师的心 美文品读 伴我走过泥泞的人 张亚凌 小时候,被母亲逼着上学,为了逃学使尽法子,终究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正儿八经地上学了。(“正儿八经”一词,写足了小女孩无可奈何又装模作样的情态,成功开启下文从“逃学”到“爱学”的成长蜕变之旅。) 至今还记得自己二年级时的壮举:(“壮举”是大词,用在懵懂的小女孩身上,增强了语言的活泼效果。) 四十多年前,我破天荒地得到了两块奶糖,舍不得吃,带到学校门口的传达室,瞅着那个每天摇着铃儿决定上下课的老爷爷,把糖放在他的桌子上,说:“给您糖,您叫下课长点儿,上课短点儿。”(为了不上课,二年级的小孩可谓煞费苦心。用糖块“行贿”摇铃老爷爷的“壮举”能否达成预期目标?) 老爷爷将糖又放回我的兜里,笑着答应了我。不过,他也提了要求:我每天下课都要到他这里来,给他讲我在课堂上听了啥,我说得越多,他就让上课的时间越短。 我欢快地蹦着跳着离开了。从此上课很认真———下课后得给老爷爷讲啊。一次,给老爷爷说着说着还插了一句“上一节课是不是有点儿短,还没听完就下课了”。老爷爷说,哦,那下次就长点儿。(有来有往的对话,全部用逗号和句号。语气越平静越彰显“我”的重大变化———还没听完就下课了”。) 好像持续了多半学期,我还从老爷爷那里得到过一支彩色铅笔。后来情况就变了,我好像不太笨了,还因为上课表现突出当了小组长,快乐起来了。(“还从老爷爷那里得到过一支彩色铅笔”与上文中“老爷爷将糖又放回我的兜里”和下文中“捧着老爷爷从火炉里取出的热乎乎的烤红薯”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闲笔”,均饱含韵味,都值得细细品味。) 班里有个很厉害的女同学,叫她A吧,她的双色圆珠笔丢了,那可是很稀罕的宝贝。也不知为什么,她断定是梅在中午活动时偷的。而我,明明看见梅一直在操场的大树下蹲着,一个人。梅,几乎就是刚上学时的我,呆笨又沉默。我就站出来为梅作证,说一定不是她拿的,我看见她那时就在操场上。 世间的事真荒唐,没道理的荒唐,我竟然因此成了梅的同伙,被霸道的A领着一群女生孤立了,她们拧成一股绳跟我作对。作为小组长的我,连作业也收不起来了。感觉自己像被扔上沙滩的鱼,可怜极了。(把孤立时的可怜无助写得特别饱满,为下文老爷爷的再次出场作铺垫。老爷爷对“我”的教导,也从学习上升到做人层面。) “过来小丫头,都到冬天了咋还有霜打的茄子?”一天,我耷拉着脑袋从传达室门口路过时,被老爷爷叫住了,他在小窗口那里冲我做鬼脸。(为什么要先写老爷爷的对话,再写神态?因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表明老爷爷是这场联系的主动发起者,足见老爷爷对“我”的关注和慈爱。) 捧着老爷爷从火炉里取出的热乎乎的烤红薯,给他说了我可怜的遭遇。老爷爷笑了,说:“傻丫头,人要捏,也是拣软柿子捏,你越弯下腰,越方便人家骑上去。腰挺直,谁都不怕,学校还能没王法了?有老师哩,怕啥?”(和“二年级”相比,“三年级”时,“我”与老爷爷的对话用了一连串的问号。这是为什么呢?) 从传达室里出来,我就回到教室里收作业。(这个“就”字,昂首挺胸,信心满满。) “你不交?我给老师说去!”我大声说出这句话时,好些同学受了惊吓般抬起了头。那个同学似乎也很吃惊,取出了作业,我一把夺过。后面的作业,收得出乎意料的顺利。(对话中的一个问号、一个叹号,写出了“我”的理直气壮。一个爱逃学、反应迟钝、呆笨又沉默的“丑小鸭”,终于走过泥泞,蜕变成一个爱学习、敢担当、有方法的“小天鹅”。) 收作业事件后,有些同学又主动跟我说话了,连A,在我面前也不再嚣张。 我给老爷爷说时,他笑了,说:“你可不能欺负别的娃娃哟。”我像鸡啄米般使劲儿地点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