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87094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10-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477659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2025,PPT
  • cover
(课件网)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你知道吗? 全国有许多叫作“桃花源”的地方——— 庐山“桃花源” 湖南桃源县“桃花源” 安徽歙【shè】县的“桃花源”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无论是传说中的“桃花源”,还是人们对某地美好风光的赞誉“世外桃源”,都有着同一个出处———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记”的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 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 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 生平事迹的文体。 了解文体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自称“五柳先生”,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少时好读六经,颇有壮志,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做过小官,因不满现实黑暗,不愿与士族社会合作,仅80余日就弃官归隐,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了解作者 陶公祠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了解写作背景 第一课时 重点字词释义、句子翻译,问题思考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作为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jiā 遇到 别的 夹着溪水的两岸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非常 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思考: 1、本段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你能找出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吗? 事件:渔人发现桃花林 起因:忘路之远近 时间:晋太元中 地点:武陵郡 人物:渔人 2、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 (2)暗示将会有“奇境”出现; (3)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图景做了铺垫。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尽头 舍弃、放弃 kuàng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紧接着)就看见了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亮光。(渔人)便离开小船,从小口进入。起初时,洞口很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