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 鲁 迅 1918年5月人,作者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现代文学奠基人。 走近作者 终其一生,鲁迅最重要的选择应该是“弃医从文”了。他本来是留学日本学医的,目睹群众围观日俄战争期间屠戮中国人民,心灵被深深地伤害,意识到了拯救国人心灵的重要性。学医只能从肉体上去解救人们,而当时的国人却十分麻木,麻木到观看外敌屠戮同胞,鲁迅的心灵深受触动,最终决定“弃医从文”,用手中的笔跟黑暗的社会现实较劲,用手中的笔唤醒国人麻木、沉睡的心灵。 弃 医 从 文 仙台医学院 走近作者 鲁迅六岁时入私塾,12岁至17岁在三味书屋读书。 21岁去日本学医,寻求救国之路,后来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他以犀利的笔,战斗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列,成为文化革命的主将。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他针对着当时文化教育在全国泛滥的封建复古的逆流,如:“尊孔读经”,小学生必须读“四书五经”等,以追怀往昔来回击尊孔复古的逆流。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朝花夕拾》 关于作品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关于作品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指三种味道。 宋代李淑的《邯郸书目》一书写道:“诗书,味之太羹(gēng),史为杂俎(zǔ),子为醯(xī)醢(hǎi),是为书三味。”太羹指的是肉汁,俎就是切肉,醯醢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酱。这里是用三种味道的食物比喻古代的三类书,即经书、史书和诸子百家的书。 三味书屋对联:上联 至乐无声唯孝悌”,下联 太羹有味是诗书”。意思是最好的音乐是无声的“孝”、“悌”两种道德,而最美味的菜肴应当首推诗书了。 关于作品 字词积累 桑葚 (shèn) 斑蝥 (máo) 脑髓 (suǐ) 倜傥 (tì tǎng) 秕谷 (bǐ) 确凿 (záo) 菜畦 (qí ) 油蛉 (líng ) 缠络 (chán) 攒成 (cuán) 珊瑚 (shān hú) 蝉蜕 (tuì ) 蟋蟀 (xī shuài) 书塾 (shú ) 宿儒 (sù) 盔甲 (kuī) 竹筛 (shāi) 觅食 (mì) 拗 (ǎo) 敛 (liǎn) 人迹罕至(hǎn) 人声鼎沸 (dǐng)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确实。 轻快敏捷。 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 少有人来。 适合。 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教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 知识丰富。 蝉的幼虫变成成虫时脱下的壳。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 确凿: 轻捷: 臃肿: 人迹罕至: 相宜 : 书塾: 博学: 蝉蜕: 人声鼎沸: 字词积累 www. 21cnjy.com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1、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3、乐园里有哪些乐事? 整体感知 www. 21cnjy.com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百草园的生活(1—8) 过渡 承上启下 (9) 三味书屋的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