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节选) 教学设计 一、目标定向 (一)学习目标 1.感受和品味诚挚、朴实的语言表达。 2.学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3.学习面对挫折,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 1.文章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学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写法。 (三)学习难点 理解和学习作者面对挫折自我感悟提升的精神。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二、基础夯实 (一)导入新课 人人都希望一生平安,但谁敢保证一生平安呢?又有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也就是说人生更多的是不如意,不顺利,不成功。那么,怎么才能进行转化、升华呢?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会给我以启发。 (二)走近作者 史铁生(1951—2010),中国现代作家。21岁双腿瘫痪,开始轮椅生涯;30岁患肾病,悉心从事写作;47岁确诊尿毒症,靠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59岁突发脑溢血逝世,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2018年1月《史铁生全集》出版,共350万字。成就:以文学表达对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的思考。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代表作品: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 (三)史铁生名言 1.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2.要么在恶梦中醒来,要么在美梦中睡去。 3.当白昼的一切明智与迷障都消散了以后,黑夜要你用另一种眼睛看这个世界。 4.不应该因为现实的不满意,就迁怒于那亘古的梦想,说它本来没有。 5.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6.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四)写作背景 《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从方方面面写了作者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思考。作者是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看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作者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五)字词梳理 宿命:指前世的命运。佛家认为今生的命运是由前世行为的善恶决定的。 剥蚀:(动)物质表面因风化而损坏。 淡退:淡泊退让。 坍圮:崩塌。崖岸或建筑物或堆起的东西倒塌,从基部崩坏。 坦荡:(形)①宽广而平坦:~通途。②形容心地纯洁、泰然自得的样子。 失魂落魄:形容因惊慌恐惧、心神不安而行动失常的样子。也作“丧魂落魄”、“失魂丧魄”。 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没有变化。 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荒芜:(田地、园林等)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衰败:没落且败坏。 熨帖:舒服,舒适。 声名狼藉:比喻名声非常恶劣。 隽永:意味深长。 三、文本研习 (一)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结合文本内容,填出空缺处的内容。 答:①人与人 ②生机 ③残废自伤 ④希望 (二)文本理解 1.作者说“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二十岁前,作者的生命按常态进行,自然是以家为中心;二十岁时突至的截瘫使作者的人生道路急转直下,他为了排解内心的苦闷与困惑,来到地坛,此时,地坛已经成为他精神的家园,灵魂栖息的所在。表述的变化实质上表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 2.第5段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园子又具有怎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