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307766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日期:2024-09-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278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七年级,语文,上册,12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 cover
《论语十二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 (2)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含义,能够准确翻译并背诵全文。 (3)学习《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等方面的论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思想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智慧,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含义,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和用法。 (2)学习《论语》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体会孔子的教育思想。 2. 教学难点 (1)理解《论语》中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2)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感。 2. 讲解法:对重点字词和语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语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关于孔子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孔子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成就。 - 视频中可以展示孔子讲学的场景,他身着长袍,面容和蔼,手持书卷,向弟子们传授知识。画面中还可以出现一些古代的学堂、书籍等元素,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 图片可以选择孔子的画像,旁边配上简单的文字介绍,如孔子的姓名、字号、出生地、主要思想等。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提问学生:你们对孔子有哪些了解?知道《论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吗? - 学生可能会回答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孔子的一些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出课题《论语十二章》,并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读音和词义问题。 -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重点字词,如“愠、罔、殆、笃”等,让学生注音并解释词义。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文言文的朗读节奏和韵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可以划分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 教师在范读时,要注意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学生跟读时,要认真模仿教师的读音和节奏,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3.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论语》十二章分别从哪些方面论述了学习、生活和做人的道理? (2)你最喜欢哪一章?为什么? - 学生可以通过默读课文,逐章分析其内容,找出每一章所论述的主题。例如,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