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学习目标 1.能利用示意图说明南北半球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会简单分析部分气压带的形成原因。2.结合示意图,归纳总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知识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气压带 分布 形成 A 赤道低压带 南北纬5°之间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C 副热带高压带 30°附近 高空空气堆积下沉 E 副极地低压带 60°附近 近地面气流上升 G 极地高压带 极地地区 终年寒冷,空气受冷收缩下沉 除赤道低压带外,其余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1个,关于赤道对称分布,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 ②风带(北半球) 风带 分布 风向 B 东北信风带 赤道~30° 东北风 D 盛行西风带 30°~60° 西南风 F 极地东风带 60°~90° 东北风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形成6个风带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情境] 北京时间2023年11月24日,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离开锚地,启程穿越“魔鬼西风带”。“魔鬼西风带”是指位于南纬40°至60°之间的西风带,因其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也有“咆哮西风带”之称。 [探究] (1)依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判断“雪龙2号”科考船穿越的“魔鬼西风带”的盛行风向。 (2)“魔鬼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到达南极长城站后,科考队员会看到长城站的五星红旗主要朝什么方向飘扬?原因是什么? 提示 (1)盛行西北风。 (2)此纬度地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西风带中雨雪天气变化频繁,气旋活动较多,常会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因此海况恶劣。 (3)主要朝西北方向飘扬。原因是受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影响。 下图为全球大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正确的是( ) A.a为东北信风带 B.b为副热带高压带 C.c为东南信风带 D.d为极地东风带 (2)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副极地低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 B.极地高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相遇 D.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a为东南信风带,b为副热带高压带,c为西风带,d为副极地低压带。第(2)题,盛行西风与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