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32269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2 种群和群落(共35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20257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专题,课件,PPT,35张,群落,种群
  • cover
课件35张PPT。考点4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点42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专题12 种群和群落理想树出品高考考法突破考法1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分析与判断考法3 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析及应用应试基础必备考点41 群落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点41 群落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考法2 有关种群特征的比较与分析考法4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应试基础必备1.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的集合。 (2)种群的数量特征考点41 群落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应试基础必备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包括: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和估算法(常用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1)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标志重捕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考点41 群落的特征和数量变化3.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1)模型构建 ①表现形式及意义:通过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表现种群数量变化,属于数学模型,可以用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 ②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应试基础必备(2)“J”型和“S”型增长曲线 ①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a.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b.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若λ>1,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型种群;λ<1,种群密度减小,为衰退型种群;λ=1,种群密度不变,为稳定型种群)。 c.区别种群增长率与λ,种群增长率=λ-1。 d.曲线:呈“J”型,种群数量没有上限。考点41 群落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返回考点目录②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a.成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使该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b.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c.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以后保持稳定,此时出生率=死亡率。 d.如图所示,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③实践应用:砍伐森林、养殖捕捞的适宜时间为对应的时间。 (3)研究意义:对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高考考法突破考法1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分析与判断考点41 群落的特征和数量变化(1)采用抽样调查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归纳高考考法突破(2)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记数相邻两边及顶角。 (3)各种调查方法的注意事项 ①标志重捕法:再次捕获要随机,且不能受主观因素影响。 ②样方法:a.要随机取样;b.样方大小适中且数量不宜太少,常采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c.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 ③显微计数法:a.该实验需要重复但不需另设对照组,而是自身前后形成对照;b.最后计算时需考虑稀释倍数;c.吸取前需振荡摇匀。 ④取样器取样法:诱虫器上方用热光灯,因昆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