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3 物质的转化(第2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功率的定义和所表示的物理意义;识记功率的公式、单位。 科学思维:能用功率所表示的意义解释相关现象;并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探究实践:通过实际情景体验做功快慢的过程,理解功率计算公式的得出。 态度责任:通过学习能体会到做功的快慢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快慢。 01 功率 1.(2024九上·武义月考)人爬楼梯时,需要克服自身重力做功。小科和同学们进行爬楼梯比赛,规定功率最大者获胜,则获胜者一定( ) A.做功最快 B.用时最短 C.体重最大 D.速度最快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功率的物理意义判断。 【解答】 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功率小的物体,做功慢。所以做功最快的那一个人,他的功率最大。 故选A。 2.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做功多的功率大 B.做相同的功, 所用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C.做功所用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D.用相同的时间,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对功率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可知,当时间相同时,做功越多,功率越大,题目没有限制时间相同,故A错误,D正确; 根据可知,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越长,功率越小,故B错误; 根据可知,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越短,功率越大,题目没有限制做功相同,故C错误。 故选D。 3.(2023九上·临海期中) 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t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是P1、P2,则( )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答案】A 【解析】【分析】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上木块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根据P=Fv判断拉力的功率。 【解答】 同一木块两次在同一地面上运动,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 由图中可知,木块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相等,拉力F相等,即F1=F2; 从图象中可以判断出,第1次的运动速度v较大,根据公式P=Fv,可知,当拉力相等时,速度越大,拉力的功率越大,即P1>P2。 故选A。 02 功率的计算 1.(2023九上·杭州期中)杭州某学校小潘同学在进行校外拓展训练时非常热爱攀岩运动。该同学大概用20秒时间登上5m高的岩顶,则他攀岩的平均功率约为( ) A.10W B.100W C.1kW D.10kW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W=Gh计算克服重力做功,再根据计算攀岩的平均功率。 【解答】小潘的质量大约50kg,则克服重力做功:W=Gh=50kg×10N/kg×5m=2500J; 则他攀岩的平均功率:。 故选B。 2.三位同学准备进行爬楼梯比赛,并比较功率的大小。为此,他们开展了如下的讨论。 甲:只有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才能进行比较; 乙:控制爬楼的时间相同时,只要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高度,就可以进行比较; 丙:控制爬楼的高度相同时,只要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时间,就可以进行比较。 正确的是( )。 A.甲、乙和丙 B.甲和乙 C.甲和丙 D.乙和丙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W=Gh和分析判断。 【解答】爬楼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功,则爬楼的功率为:。 根据上面的公式可知,要比较功率的大小,只要知道体重、楼高和爬楼的高度就可以进行比较,但不是比较功率大小的唯一方法,故甲错误; 控制控制爬楼的时间相同时,只要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高度,就可以进行比较,故乙正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