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依巴河》教学设计 一、课时:1课时(40分钟)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内依巴河》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歌曲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首歌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维吾尔族音乐的魅力,还能帮助他们了解新疆的地理文化,培养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素养,能够准确地模仿简单的旋律和节奏。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接受新的音乐体验。然而,由于地域和文化差异,学生可能对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文化缺乏了解。同时,维吾尔族音乐的特殊节奏和音调对他们来说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这首歌曲。 四、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感受《内依巴河》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 体会维吾尔族音乐所表达的愉悦情感。 2. 艺术表现 准确演唱歌曲,把握其独特的节奏特点。 学会用适当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 3. 创意实践 尝试用简单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来配合歌曲演唱。 探索用不同的方式(如拍手、踏步)来表现歌曲的节奏。 4. 文化理解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的基本地理位置和文化特点。 认识维吾尔族音乐的特色,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别是其中的跳音和切分音节奏。 体会并表现维吾尔族音乐的欢快情绪。 2. 教学难点: 理解和表现维吾尔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和情感。 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真正感受歌曲的魅力。 六、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展示新疆风光和维吾尔族文化。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仿对象。 3. 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组练习,促进互动和相互学习。 4. 游戏教学法: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游戏,增加学习趣味性。 5.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特点和感受,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七、教具准备: 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系统 2. 教学课件:包含歌曲音频、歌词、简谱、新疆风光图片等 3. 维吾尔族服饰道具(头饰、披肩等) 4. 手鼓或其他维吾尔族特色乐器 5. 歌词卡片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旅行,猜猜是哪里?(播放新疆风光视频) 生:(观看后踊跃回答)是沙漠!是雪山!有绿洲! 师:没错,这些美丽的景色都来自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来自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内依巴河》。 环节二:讲授新课(25分钟) (一)感知(10分钟) 1. 聆听欣赏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首歌曲。(播放《内依巴河》原版歌曲) 师:听完后,请告诉我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生1:很欢快,让人想跳舞。 生2:旋律很优美,像流水一样。 师:很好!这首歌确实充满了欢乐的情绪。"内依巴河"其实是一条美丽的河流的名字,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2. 歌曲分析 师:(展示歌词和简谱)让我们来看看这首歌的结构。它由两段组成,每段又分为四小句。大家注意到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感觉很跳跃。 师:没错,这首歌以八分音符为主,给人一种轻快跳跃的感觉。这是维吾尔族音乐的一个特点。 (二)探究(8分钟) 1. 节奏特点 师:我们来仔细感受一下这个特别的节奏。请跟我一起,用手拍出节奏: | | | || (教师示范,学生跟随,反复练习) 2. 歌词理解 师:现在我们来看歌词。"清清的河水映着蓝天",这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蓝天倒映在河水里,很美! 师:对,这展现了内依巴河优美的自然风光。接下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