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蜗牛与黄鹂鸟》第二场:蜗牛的歌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小小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的第二场,主要通过两个场景来展现蜗牛这个角色。第一个场景是"蜗牛来了",描述了蜗牛缓慢而坚定地爬上树的过程,引起了其他小动物的注意和反应。第二个场景是"蜗牛的歌",蜗牛用歌声表达了自己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性格特点。通过这两个场景的呈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蜗牛这个角色,感受它的勇气和毅力。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剧这种形式普遍感兴趣,但大多数学生缺乏表演经验。他们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但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角色的特点。同时,学生的音乐基础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歌唱还缺乏自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表演和歌唱能力,同时注重培养他们对蜗牛这个角色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感受《蜗牛的歌》的旋律特点和情感表达。 2.艺术表现:学唱《蜗牛的歌》,并能用饱满而坚定的声音演唱。 3.创意实践:尝试表演蜗牛和其他小动物的角色,体验蜗牛的性格特点。 4.文化理解:理解蜗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并将其与日常生活联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唱《蜗牛的歌》,表现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 (2)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蜗牛的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 (1)用饱满而坚定的声音演唱《蜗牛的歌》,表现出蜗牛的性格特征。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蜗牛的精神,并将其与日常生活联系。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讲解法、示范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和蜗牛的性格特点;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蜗牛的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具准备 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蜗牛的歌》音频,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2.角色道具:准备蜗牛壳、动物头饰等,以便学生在表演时使用。 3.歌词卡:制作歌词卡,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蜗牛吗 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的回答)蜗牛的壳很重,它走路很慢。 教师:是的,蜗牛虽然行动缓慢,但它却拥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关于这只勇敢的蜗牛,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教师播放《蜗牛的歌》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教师:同学们,请仔细聆听这首歌,感受它的旋律特点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 教师: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这首歌旋律优美,节奏缓慢,让人感觉很平静。歌词表达了蜗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师:很好,你们都能感受到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只蜗牛的故事。 (二)探究 1.教师讲解歌曲背景,介绍蜗牛的特点和精神。 教师:这首歌是小小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的一个片段。在这个故事中,蜗牛虽然行动缓慢,但它却拥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它不怕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爬上了树,引起了其他小动物的注意。最后,它用歌声表达了自己的精神。 2.分析歌词内容,讨论蜗牛为什么要爬到树上。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歌词的内容。歌词中说"我要爬到树上去,看看远方的世界"。你们觉得蜗牛为什么要爬到树上呢 学生:可能是因为蜗牛想要看看更广阔的世界,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环境。它想要挑战自己,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教师:很好,你们说得很有道理。蜗牛虽然行动缓慢,但它内心充满了好奇心和勇气,决心要去看看更远的地方。这就是蜗牛的性格特点。 (三)示范 1.教师示范演唱《蜗牛的歌》,强调饱满而坚定的声音。 教师:好,接下来让我来示范一下如何演唱这首歌。大家要注意听,我要用饱满而坚定的声音来表达蜗牛的精神。(教师示范演唱) 2.带领学生分句练习,注意音准和节奏。 教师:好,现在轮到你们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