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73056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1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527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原点,格式,教案,坐标,对称,关于
  • cover
义务教育学校课时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第二十三章 旋转23.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理解点P与P′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横、纵坐标的关系;2.能运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解决具体问题.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4.结合坐标系内点的坐标对称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归纳类比的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核心素养 几何直观: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实现几何图形与左边之间的转换。推理意识:通过探索和验证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多种方法,如直接计算,图形观察等,以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和创新能力。 德育渗透 吉祥的图案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一些装饰性的图形逐步完善,构成具有某种寓意的标志和象征。 教学重点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中心对称的知识导出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 学情分析 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经有所了解,并具备在坐标系中描点的能力,在学习原点对称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几何变换如平移,旋转等,对图形的变换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学生技能水平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代数运算能力,包括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问题:以前我们学习过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问题,你能说说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吗?P(x,y)关于x轴对称:P1(x,-y)P(x,y)关于y轴对称:P2(-x,y)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初步感受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确定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入新知.二、推进新课知识点1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探究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已知点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A(4,0) B(0,-3) C(2,1)D(-1,2) E(-4,-3)思考:通过你的作图,你能说出这些点和它们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归纳结论】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横、纵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x,-y).【教学说明】通过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某点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的过程,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在上面的探索活动过程中,先让学生动手画出一些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然后让学生观察坐标之间的变化,总结出规律,从而归纳出结论,即本节的重点.在这一活动中,既学到了新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归纳能力.练习:1.下列各点中哪两个点关于原点O对称?A(-5,0),B(0,2),C(2,-1),D(2,0),E(0,5),F(-2,1),G(-2,-1).2.写出下列各点关于原点对称点A′,B′,C′,D′坐标.A(3,1),B(-2,3),C(-1,-2),D(2,-3)知识点2 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作图例2 图,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出与△ABC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点P(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因此△ABC的三个顶点A(-4,1),B(-1,-1),C(-3,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4,-1),B′(1,1),C′(3,-2),依次连接A′B′,B′C′,C′A′,就可得到与△ABC关于原点对称的△A′B′C′.【教学说明】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