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77018

纲要(上)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复习课件(78张PPT)

日期:2025-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164246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纲要,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
  • cover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单元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孙中山成为革命者经历了一个过程。 最初,他也希望通过改良的办法改变中国的面貌。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逐渐认识到,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 于是他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之路。同时,孙中山还逐渐认清这场革命的实质就是推翻清王朝,创建一个新的政府代替旧政府。 P112问题探究 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 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8月31日),《孙中山全集》第1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谈谈孙中山为什么走上推翻清政府的革命之路。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时代背景 思想准备 组织准备 军事准备 有利时机 其他因素 经济基础 根据所学回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1906年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立宪改革 《钦定宪法大纲》内容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非议院所得干预。 …… 十、总揽司法权…… 1908年 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9年 全国22个省纷纷建立资议局。 首批内阁成员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徐世昌(汉) 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 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宗室) 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满) 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宗室) 法部司法大臣:绍昌(宗室) 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勒衔溥伦(宗室) 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寿耆(宗室) “皇族内阁” 立宪派倒戈 支持革命 1908年慈禧太后薨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经她命,由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材料: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结合材料思考孙中山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试将十六字纲领与之相匹配。 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推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4.1911年春,留学日本的中国革命党林觉民回国,于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随后毅然投入广州的黄花岗起义。这说明当时知识分子( ) A.照搬日本经验救亡图存 B.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C.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D.是辛亥革命成功的保障 B (1)进步性: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