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81898

2.2.2.一鱼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10-24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154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2.2.,一鱼,教学设计,人教,七年级,上册
  • cover
鱼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七个学习主题中的主题二“生物 的多样性”中的大概念2“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之重要概念“2.2.4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都具有适应生活 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鱼是只能生活在水中的最低等的脊椎动物,因此本课内容聚焦于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水中运动和水中呼吸。通过探究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渗透结构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 二、学情分析 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已能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生物的特征及其功能,也已经掌握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设计中将实验探究作业布置为家庭作业,让同学们利用假期在玩中学,既能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并且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当利用智慧平台收集学生实验作品时,他们能够提交大量可用的素材,教师可提前锁定重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鱼相关结构的观察与探究,从生物进化与对环境相适应的角度,阐述鱼是如何适应水中生活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基本特征 难点:鱼是如何在水中运动的;鱼鳃适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前置作业布置: 【课堂探究】 导入:结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和作业实践,鱼作为水生动物,你认为必备技能是什么? 探究一 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体表特征 1,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你关于鱼的实验探究结果,并讨论如下问题,确定代表上台发言。小组上台时教师协助小组展示课前完成的视频作品,直观呈现实验过程与发现。各组之间相互补充与评价。 (1)鱼的体形、体色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意义? (2)你抓鱼的时候有什么感受,鱼的身体表面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意义? 鱼在摆脱你的抓握时力量主要来自于哪里,你如何提供有利的证据支撑? 鱼在转向时哪些结构活动较为明显?胸鳍和腹鳍起什么作用?尾鳍起什么作用? 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鱼便停止了浮头,联系前面学过的有关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知识,思考一下,这是什么道理? 探究二 鱼的呼吸 小组内部分享课前实验现象和猜想,确定发言人上台发言,各小组相互补充和评价。教师协助播放视频 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 (2)进入和流出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 鱼的呼吸器官是什么?为什么鱼离开水会死亡? 易错点:①鱼不停的吞水常被认为是为了摄取食物。②“鳃”常被写成“腮” 拓展:弓鱼术原理分析。 【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教学目标紧扣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个人认为较好地渗透了核心素养的要求。 1.对结构功能观的渗透:主要通过学生观察探究来完成,对于鱼鳃的探究,绝大部分同学通过探究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但是作为家庭作业,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 2.科学探究的培养方面:在探究鱼适于游泳的结构时,学生略显得不够大胆,且探究得不充分。应该在平常加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在本堂课中运用了智学网平台收集学生课前完成的作品,并利用101平台课堂展示和活跃气氛,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将信息技术与课堂进行了恰当的整合。 【设计亮点】 本节课利用中秋假期时间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天时地利人和,家长也能很好支持。 利用智学网作业布置功能收集学生作品,利于老师提前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组内分任务探究鱼的运动的呼吸,分层作业布置,减轻学生负担。课堂小组内部通过分享和讨论可以锻炼能力也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课堂展示环节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好的实现了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