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84930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综合复习课件(42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78750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选择性,必修,经济,社会生活,综合,复习
  • cover
(课件网) 选择性必修2 社会与经济生活 选必 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教材总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第12课 水路交通的变迁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农 工 商 行 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农业革命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 东亚 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最早种植水稻 8500年前贾湖居民已经饲养猪,7000年前河姆渡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 西亚 小亚细亚半岛南部是 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9000年前,饲养绵羊和山羊 美洲 玉米、甘薯的原产地 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2.农业出现意义:①农业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第一次革命。②农业出现促进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③农业出现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采集 渔猎 农业 畜牧 阶级 国家 文字 播种,收获 定居 城市 阶级矛盾 记事 管理 部落战争 国家机器 宗教活动 剩余产品掠夺 私有制 社会率 社会分工 文明的标志:阶级、国家、文字、城市 文明产生前提: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 文明产生的根因: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动力 文 明 生产力 生产力 私有制 兼并 3、文明的产生: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地 区 农作物和牲畜 社会生活 古巴比伦 小麦、大麦;绵羊、山羊、牛 ①王室和神庙拥有很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②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古埃及 ①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②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古代中国 水稻、粟、猪、狗 ①古代中国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②小农经济;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兴修水利 古希腊 小麦、大麦、葡萄、橄榄谷物与蔬菜轮作 公民:拥有土地、奴隶劳动斯巴达:将征服的希洛人全部变为奴隶,让他们承担所有的农业劳动。 古罗马 谷物、橄榄、葡萄 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小农却逐渐破产。 中美洲(阿兹特克文明) 玉米、甘薯、马铃薯、骆马(南美洲印第安人) 阿斯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村社的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浮动园地”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1、美洲物种的外传 项目 欧 洲 亚 洲(中国) 玉米 ①最初只是种植在庭院中,供人们观赏为观赏植物; ②16世纪中叶,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粮食和饲料; ③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 ①明朝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②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时大规模推广; ③鸦片战争前夕,遍布全国。 马铃薯 ①最初只是种植在庭院中,供人们观赏为观赏植物;②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甘薯 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番茄 ①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最初也是作为观赏植物; ②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