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94411

24.《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日期:2024-10-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69次 大小:336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学习古人读书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古人读书的勤奋和刻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古人读书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主探究文言文的意思。 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人谈读书》的第一课时,认识了三位古人,他们分别是谁呢? 生:孔子、朱熹、曾国藩。 师:非常正确!那谁能回忆一下,孔子认为读书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呢? 生: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他认为读书要勤奋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师:回答得非常好!还有吗?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认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师:非常棒!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很扎实。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谈读书》,看看朱熹和曾国藩又有哪些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呢? 学习朱熹的读书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朱熹的这段话,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读: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师:读得非常流利!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 (2)理解文意,体会方法 师:同学们,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呢?请大家结合注释,小组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小组代表:我们小组认为,“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心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师:你们小组理解得非常准确!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小组代表:我们小组觉得 “漫浪诵读” 的 “漫浪” 可以理解为随意、随便的意思。 师:非常好!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那么,朱熹认为读书有哪三到呢? 生:心到、眼到、口到。 师:非常正确!朱熹为什么说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呢? 生:因为如果心不在读书上,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不专心一意,就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所以心到最重要。 师:说得很有道理!那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生: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用心去读,认真看,大声读。 师:非常好!同学们,朱熹的读书方法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