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色,体会文章通过不同角度表现山川之美。 3.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书信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在其中流露的志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1.趣味导入 (出示本文标题:《答谢中书书》) 上课前,老师想先考考大家。看到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标题———《答谢中书书》。请问,中书书是谁?为什么要答谢他? 提示:别急着回答,结合书下注释,避开老师的陷阱哦! (如学生顺着这个问题进行回答,点出并纠正;如学生能纠正断句造成的错误,给予表扬。) 2.题解 明确:标题正确的断句方式应是:答/谢中书/书。 其中,“答”是“答复”的意思;“谢中书”是个人名,即谢征,“中书”是其曾担任的官职名;“书”是“书信”的意思。 因此,标题正确的含义应是:(作者)答复友人谢征的一封书信。 让我们一起打开这封书信。(拆开书信) 二、知识讲解 1.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dú)”、“信札(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也可以谈论政事,还可以勉励后学,等等。 2.作者名片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陶弘景20岁前曾担任诸王的侍读,37岁辞官隐居于句容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之“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播放人物视频) 3.历史&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群雄割据,政局动荡,社会混乱。不少文人遁迹山林,寄情山水,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就是作者陶弘景隐居时回复朋友谢中书书信的一部分。 三、课文诵读 (划分课文停顿,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朗读方法:看清字,读准音,口齿清楚,缓急有秩,轻重有度,感情充沛,一气呵成。) 四、疏通文意 (1)山川之①美,古来共②谈③。高峰入④云,清流见底。 ①之:的 ②共:共同 ③谈:谈论,欣赏 ④入:耸入 文意: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欢共同欣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①。青林翠竹,四时②俱③备④。 ①交辉:交相辉映 ②时:季节 ③俱:都 ④备:具备 文意: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3)晓雾将歇①,猿鸟乱鸣;夕日欲②颓③,沉鳞④竞⑤跃。 ①歇:消散 ②欲:纷乱,这里指此起彼伏 ③颓:坠落 ④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⑤竞:竞相,争相 文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到了夕阳快落山之时,水中潜游的鱼儿便争相跃出水面。 (4)实是欲界①之仙都②。自康乐③以来,未复④有能与⑤其奇者。 ①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②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欲界之仙都”指的就是:人间仙境。) ③康乐:指的是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 ④复:再,又 ⑤与:参与。欣赏、领悟。 文意: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