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孔子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答谢中书书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著有《陶隐居集》。 20岁前曾担任诸王的侍读,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友,登上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喜道术。 37岁(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辞官隐居于句容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美学价值的精品,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写作背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ú)其奇者。 读准节奏 五色交辉 交辉:辉映。 四时:四季。 晓雾将歇 歇:消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堕落。 词语解释 沉鳞竞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竞:竞争。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动词,参与,这里指欣赏。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本文分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总领全文。 第二层(第二句到第六句):描绘景色。 第三层(第七句):感慨、议论,总括全文。 整体感知 答谢中书书 总引 山川之美,古今共谈 写景 四季常景 俯视 高峰入云 俯瞰 清流见底 平视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一日变景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抒怀 欲界之仙都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春。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译 文 意境美 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澈见底 色彩相配之美 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晨昏变化之美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4、赏析本文的意境美。 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课文讲解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春。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 1、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现了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