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05720

第11课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390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 cover
八年级(上)《答谢中书书》教案(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诵读,欣赏短文的语言风格。 2. 把握文中景物的特点,领略写景手法。 3. 体会思想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面对风景,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情,才能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美。今天我 们要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陶弘景在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用简洁空灵的笔墨所写 的江南山林的美景。 二 、检查预习,掌握基础知识 1. 作者简介(学生自读课下注释①)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被称为“山中宰相”。有 《陶隐居集》。 2.文体知识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 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3.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颓 (tuí) 鳞 (lín) 与 (yù) 4.依据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 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 被封为康乐公。 ( 与(yù))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三 、课文学习 1.疏通文意 (指名学生分句翻译) (1)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 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 的景色了。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提问: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讨论明确: 第一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 壁”“青林翠竹”,而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第三部分:最后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感叹总括前文。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提问: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能抓住一点回答即可) 1. 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美在哪里 作者怎样描写的 示例: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赏析: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 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赏析:用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姿的气 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赏析: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描绘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 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总结:《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姿,充满无穷生机。 2.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两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讨论明确: (1)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2)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3)“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与谢公比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