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17805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4-10-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2427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二,必修,选择性,2019,编版,史部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观察“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数量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了(   )。 A.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 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 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发展 D.中国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解析】由示意图可以看出,中国在此时期建交最广泛的地区是东欧,结合此时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可知,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发展,故C项正确。 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某一外交成就时说:“……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由此可知,他评论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外交政策 C.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D.上合组织的建立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中印之间提出的关于构建国际关系的原则,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涉及的是国家的权利、义务、责任,故选A项;不结盟外交政策是指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不仅仅涉及亚洲国家,排除B项;日内瓦会议是世界五大国参加的会议,不只是有亚洲国家,排除C项;上合组织是地区性组织,不符合“各国”的概念,排除D项。 3.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的国际会议。下图所示是1965年纪念万隆会议发行的邮票,该邮票可以用来说明(   )。 A.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瓦解 B.亚非国家实现了空前团结 C.亚非人民要求独立和平的愿望 D.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成效显著 【解析】从邮票内容可以看出,万隆会议中参会各国在反帝、反殖民以及亚非团结方面达成了共识,体现了亚非人民要求独立与和平的愿望,C项正确。 4.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一变化是基于(   )。 A.世界格局的重塑 B.国际形势的变动 C.改革开放的开展 D.中美关系正常化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有所发展,随着美苏关系、中苏关系、中美关系的变化,中国两次调整了外交政策,即由“一边倒”调整为“两个拳头打人”,进而发展为“一条线”“一大片”,B项正确。 5.“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两个拳头出击”反美抗苏 D.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已经恶化,美苏仍处于争霸状态,对苏联的抵制成为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毛泽东“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努力结束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使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强调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没有体现“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排除A项;“两个拳头出击”反美抗苏与“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不符,排除C项;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是因为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并没有体现“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排除D项。 【拓展提升】 6.下图所示数据变化可用于说明(   )。 A.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行 B.中苏两国关系的变化 C.国家政治制度的差异 D.“一边倒”方针的推行 【解析】据图示信息可知,1959年至1970年,中苏贸易总额呈现急剧减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