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19328

3.2酶是生物催化剂(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一随堂测试

日期:2025-04-21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3405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生物学,一随,必修,2019,科版,2024-2025
  • cover
3.2酶是生物催化剂———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一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下 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 能够催化淀粉酶水解的酶是淀粉酶 C. 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 D. 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A.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B.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提供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下图表示最适条件下,淀粉浓度对淀粉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淀粉浓度 B.A点时开始升高温度,曲线将上移 C.在C点时,加入适量淀粉酶,曲线将上移 D.将淀粉酶换成蔗糖酶,曲线与上图不同 4.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斯帕兰扎尼通过“肉块消失”实验证明了胃蛋白酶的存在 B.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C.同位素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在酶本质的探索中,萨姆纳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 5.为研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操作顺序的实验: 甲组:CuSO4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乙组:NaCl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丙组:蒸馏水—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各组试剂量均相同且适宜,下列对该实验方案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 A.缓冲液的pH应控制为最适pH B.保温的温度应控制在37℃左右 C.宜选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 D.设置的对照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 6.某实验小组在30℃条件下进行了三个实验,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将实验①和实验②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对比能分别体现酶的哪些特性?( ) 实验 实验设计 实验结果 ① 试管中加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和2滴FcCl3溶液 单位时间内,观察到少量气泡产生 ② 试管中加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和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 单位时间内,观察到大量气泡产生 ③ 试管中加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和2滴新鲜唾液 未观察到气泡产生 A.高效性、专一性 B.专一性、高效性 C.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D.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 7.下列关于探究酶的特性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B.可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在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可用斐林试剂检验淀粉、蔗糖是否水解 D.加入过氧化氢酶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大量气泡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8.下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反应为放能反应 B.曲线Ⅰ表示有酶参与 C.E2为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 D.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4 9.温度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其作用机理可用坐标曲线表示(如图)。其中a表示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b表示温度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c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温度的升高,底物分子具有的活化能增加 B.处于曲线c中1、2位点酶分子活性是相同的 C.由图可知,酶促反应速率是底物分子的能量与酶空间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D.酶适于低温保存,原因是底物分子的能量低 10.细胞中L酶上的两个位点(位点1和位点2)可以与ATP和亮氨酸结合,进而催化tRNA与亮氨酸结合,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科研人员针对位点1和位点2分别制备出相应突变体细胞L1和L2,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后检测L酶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L酶可为tRNA与亮氨酸结合提供能量 B.突变体细胞L1中L酶不能与ATP结合 C.ATP与亮氨酸分别与L酶上的位点1和位点2结合 D.ATP与L酶结合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