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 一、主题立意 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北方民族活跃的时期,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因此本单元从纵向上体现从并立到统一的脉络,在横向上体现各民族进一步交融的趋势。立足单元整体,第10课和第9课,主要是政治领域的变化附带军事,突出体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交融加深;第11课体现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新高度,社会领域新气象,思想演变新发展,科技文化新成就。清明上河图是这一时期经济社会的生动表现可以透过清明上河图来感受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成就。 二、课标分析 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经济社会与文化的表现,认识这一时期,在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中第三节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两宋政治与军事和辽宋夏金元政权建立和制度建设的相关内容,这主要是政治领域的新变化。而本课主要是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四、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正在从形象直观的感性思维到抽象宏观的理性思维过渡。 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掌握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文化社会的相关内容,但是对表象背后的原因和内涵缺乏了解,对这一时期经济社会文化新变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缺乏认识。 学科素养: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高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对简易历史材料的阅读能力,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对于较复杂历史问题的分析解释能力还不足。 学习兴趣:根据高一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学生喜欢形象直观的情景,感知较为主较为真实的历史场景,因此本课从清明上河图的相关情景展开教学。 五、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结合史料研读,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所产生的新变化,认识这些新变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指向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通过合作探讨和问题研究,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产生新变化的原因,认识经济发展和政治演变对社会观念和思想文化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通过课程总结和分享感受,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思想文化的高度繁荣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增强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经济社会文化的新变化的表现与原因。 教学难点:辽宋夏金元经济社会文化的新变化的深远影响。 七、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教法:图像探究法,史料研读法,合作探讨法,讲述法。 学法:精读课本,研读史料,分析图像,重点知识记录,难点问题探讨。 八、教学过程 导入: 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相关信息,透过清明上河图来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文化的新变化。 教师讲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12世纪初期一部杰出的风俗画,他以精致绝伦的工笔描绘了北宋末年徽宗时代首都汴京郊区的自然风光和城内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为研究宋史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属于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生动记录了这一时期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今天我们通过清明上河图的具体细节来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设计意图:清明上河图是这一时期经济社会的生动写照,也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史料。通过清明上河图中的具体场景来了解经济社会文化的变化,可以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部分:经济社会之变 场景一:汴京郊外赏风光。 首先从城外的农田场景和东京梦华录的描述综合分析得出,当时在汴京郊外的农田里主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