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42048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几何画板课件+学案+练习等8份打包)

日期:2024-06-2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402507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打包,8份,练习,学案,课件,画板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平行线、相交线、角;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对角及其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共分两课时,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顶角、余角、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这些知识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了掌握本节知识的基本技能。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掌握垂直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会借助有关工具画垂线,掌握垂线的有关性质并会简单应用。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上一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从身边熟悉的情境出发,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直观和大量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来进行归纳整理;鉴于学生已有充分的知识储备,本课时将继续延续还课堂于学生,在开放的前提下,让学生经历动手画图(或者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给学生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力,打造高效课堂! 相交线与平行线 【学习目标】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 二、探索思考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 . “对顶角”的定义呢? . 练习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 练习二: 1.如图,直线a,b相交,∠1=40°,则∠2=_____∠3=_____∠4=_____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BOE的对顶角是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BOF=____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三、当堂反馈 1.若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则它们的角平分线所夹的角为 度 2.如图所示,直线a,b,c两两相交,∠1=60°,∠2=∠4,求∠3、∠5的度数. 3.如图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你能说出所量的角是多少度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4.探索规律: (1)两条直线交于一点,有 对对顶角; (2)三条直线交于一点,有 对对顶角; (3)四条直线交于一点,有 对对顶角; (4)n条直线交于一点,有 对对顶角.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相同的问题可以借助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散,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画、折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课改理念之一就是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于“做数学”中。本环节的设置,将问题更加形象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经历思考、实践、猜想,动手验证等过程,不仅加深对“垂直”的理解,而且感受到“做数学“的乐趣,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形成探索新知的内驱力!而学生在相互交流探讨中,可以相互点拨,顺其自然的掌握新知识。对于第2问的最后一种画法,为今后探索图形的性质积累活动经验。 在活动过程中我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操作、思考。关注学生的画图是否合乎要求,并收集学生一些好的画法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