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如梦令 壹 课前导入 贰 基础知识 叁 诗文研读 肆 课后小练 目录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背诵、默写全词。 学习目标 第一章 课前导入 第二章 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善用白描,语言清丽。有《漱玉词》辑本。 “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作者简介 1103年 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31年 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1131年 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27年 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29年 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这首词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待字闺中写的。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写作背景 2.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 。按篇幅长短分为 、 、 ;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曲调即 ,“如梦令”就是这首词的 。 小令(58字以内) 长短句 中调(59字—90字) 长调(91字以外) 词牌 词牌名 文学常识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xìng ǒu lù 读清字音,读准节奏和韵律 诗文朗诵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溪亭:溪边的亭子 日暮:黄昏的时候 沉醉:大醉 归路:回家的路 藕花:荷花 争渡:这里指奋力划船渡过 鸥鹭:这里指水鸟 词义解释 时常记起溪边亭子里游玩,直至日暮降临,(我)沉迷在优美的景色里,不知道哪里是回家的路。尽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我)奋力将船划出去!奋力将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在沙滩上的鸥鹭。 诗歌译文 第三章 研读感知 1.全词写的是作者早年欢乐生活的一个片段,哪个字表明了作者对这一事的难以忘怀 常记 研读感知 2.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 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 夏季(“藕花)、黄昏(“日暮”) 研读感知 3.全词没有一个描绘色彩的字,但整个画面色彩艳丽,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 作者在描绘画面时选取了一些富有色彩特征的事物,如“日暮、藕花、鸥鹭、湖水”,所以才有这种效果。 研读感知 一是因为酒醉 二是因为她尽兴而心醉。 4.作者为什么会“不知归路”呢 研读感知 5.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惊” 字既暗写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水鸟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研读感知 结束语 这首词回忆了词人早年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经历,表现了词人开朗奔放的性格,潇洒飘逸的风姿,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 6.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研读感知 文章主旨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