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0、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当今国际: 美国: 想打谁,就打谁 英国: 美国人打谁,他就打谁 俄罗斯: 谁骂他,他就打谁 中国: 谁打他,他就骂谁 导入 简析下列对话的言外之意。 5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就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美国记者: 周总理: 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 派克钢笔是战利品,美国只不过是中朝人民的手下败将。 基辛格问: 周恩来答: 西方记者问: 周恩来答: 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总喜欢低着头,而美国人走路总是抬着头? 因为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所以总是低头攀登;而美国人正在走下坡路,所以两眼望天。 你们国库里到底有多少人民币? 共有十八元八角八分。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故事情节。 2.探究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对比、衬托、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 学习目标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分国编次。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策略言论,分为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1国共33篇。以其“游士所辅用之国,为之策谋”,取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又名《国策》、《国事》。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动态。 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锐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战国策》文辞优美,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安步当车”“门庭若市”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线索。 《史记》(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编年体: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事实。 《春秋》《左传》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战国策》 通史就是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通”可以理解为贯通。 断代体与通史史正好相反,断代史则是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始创于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此体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左氏春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jū),也作唐且,是人名。 不辱使命,意思是没有辜负出使任务。 辱,辱没、辜负。 文章写了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的故事。 释题 写作背景 《唐雎不辱使命》所记叙的是战国时期的弱国和强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当时,强秦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的情况下,又大张吞并之口,对魏的附属小国安陵,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动一兵一卒吞并。由此引出了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展开反吞并斗争的故事。 出小饵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秦惠文王曾派张仪入楚,把商於之地六百里许给楚怀王,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的怀王上了当。 秦昭襄王以十五城请易赵惠文王的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着反蚀一把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