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这里柔软,这里坚硬;这里傲慢,这里热情;这里野蛮,这里文明;这里充斥着斯拉夫人的力度,这里又满怀着无限柔情。在矛盾重重的这里,一颗巨心正在地底深沉地跳动着,和这片土地的脉搏融汇在一起,交织成庞大的共鸣。 8、列夫 托尔斯泰 【奥地利】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1828年9月9日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世袭伯爵。 不满10岁父母均已病故,1844年人喀山大学,期间受启蒙运动影响,退学回家,尝试土地改革,兴办子弟学校,参加国内战争,欧洲旅游考察,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 1862年,同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结婚,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文学事业上。随着俄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积极参加救济灾民的活动,参加莫斯科贫民区人口调查,加紧对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问题做深入研究,最终促成自己的世界观的转变,并辞去县贵族长的职务,从事体力劳动,力图按照农民的方式生活。 1910年11月10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弃家出走,以实现“平民化”的夙愿,途中身染肺炎,于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遗体安葬在波利亚纳的一个悬崖附近,坟上没有十字架,也没有墓碑。 人 物 小 传 课 前 预 学 创作时期长达60余年,作品深刻地反映出以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无情揭露沙皇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另一方面,宣传对恶不抵抗,想以“自由平等”的小农社会来代替沙皇制度。代表作有《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诗人,剧作家。一生从事文学创造,著作颇丰。与罗曼·罗兰、欧文·斯通并称为西方20世纪最杰出的三位传记作家。他的传记作品一反传统,不重现历史事实,忠实记录传记人物的生平事迹(历史传记),而选择典型的事件和场面进行细致的描写,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精神历程(文学传记)。茨威格的文学传记包括政治家传记和艺术家传记。 直 击 作 者 任务一 看图识文,感受托尔斯泰的“粗劣”长相 活动:下面是两位名家的照片,请你判断哪一位是托尔斯泰,结合课文1—4段内容 说出你的判断依据,并形成书面的陈述。 图 一 图 二 课文第一段描述:“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这样的描写与图一的人物画像是一致的,都聚焦脸庞多毛的特征,用特写的镜头,浓墨重彩反复描写,一下子就让读者对托尔斯泰产生深刻不同寻常的印象。 图二中的人物画像,虽也多毛,但“空地多余植被”,且眉毛清秀,不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故不符。 【示例】 课文第二段中的“低矮的陋室”“天才灵魂的工作间”“小屋”都指托尔斯泰的面部,“粗制滥造”的外部形态与图一相同,被打塌的狮子鼻、难看的招风耳,是托尔斯泰的标致性符号,图一所呈现出的托尔斯泰的整个面部都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再一次加深了读者对托尔斯泰的不同寻常的印象。 “那半俄罗斯农民的面庞,半罪犯的容貌,扁平的鼻子,神经质地抖动着的眼睑,以及埋藏在其下的小而锐利的双眼,还有那高贵、漂亮的前额,以及讲述着无际的苦难、深不可测的忧郁,不良的嗜好,无限的怜悯和不可遏制的嫉妒的富于表情的嘴巴。”(选自乔治·勃兰兑斯在《尼采》中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价) 【示例】 第三段描写托尔斯泰的面孔消沉忧郁、愚钝压抑,没有灵气光彩,没有非凡器宇,郁郁寡欢,丑陋可憎,与图一中的人物画像相似: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