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79634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课件(共74张PPT)

日期:2024-11-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77078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 cover
(课件网) 当经典成为蒙尘的明珠 永不被人提及 历史的长河终将把它消磨殆尽 但文化不与精神不可断绝 所以,我们终将拾起 让明珠璀璨 《经典常谈》名著导读 ———作者:朱自清 提起作者朱自清,你会想到什么? 是朱自清(1898年—1948年),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父定居扬州的人物简介? 还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散文家? 还是“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中的孝子呢? 不不,这些都不是全部的朱自清。 朱自清 中国现代散文家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什么叫学者? 是指具有一定学识水平、能在相关领域表达思想、提出见解、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人。包括: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各类文化专家。 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是文学家,是学者。” 例如:陈寅恪、王国维、钱钟书、郭沫若、季羡林等都是中国著名学者。 那么,我们的“学者”为什么要写《经典常谈》呢? 为了给希望读写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特闷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言中谈到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 没有经典,我们会停止思考 没有诠释,经典将失去意义 所以,我们要《经典常谈》 经典是沉默的,诠释使它开口说话。一种文化的活的生命力,并不无条件地表现在这一文化遗留的典籍文字中,而是表现在由该文化典籍所体现出来的普遍的精神价值中。然而,该文化的典籍文字是不会说话的,只有该文化中的人不断对典籍文字进行充满存在感和历史感的诠释,典籍文字中的普遍的精神价值才会被激活,这一文化才会具有活生生的生命力。 所以,我们要《经典常谈》 70多年前,《经典常谈》是为当时的中学生写的,朱自清的“本心”是“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今天,《经典常谈》被列入人教版语文名著阅读篇目,我们更应当“亲近经典”“见识经典”,“到源头去喝水”! 那么,读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是否可以当做真正读了其中记载的十三本国学经典呢? 如果读者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quán)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朱自清 《经典常谈》这本书讲什么? 我们先从一个评论大致了解! 《经典常谈》一书,写作时间在1938到1942年间,于1942年出版。当时朱自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这本小册子分十三个专题概括介绍了一些主要的古代经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 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是国学知识和文艺理论最好的入门读本,对当代文艺、国学爱好者与研究者也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这样一本看似简单的小书,倾注了朱自清先生许多的心血和对后学的殷殷关爱。 书籍简介 全书分为13篇,排列顺序依照传统的“经史子集”。 这13篇的安排,囊括了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典籍,并以“书”为“点”,活泼严谨地进行经典导读。 经典常谈 名著阅读 《经典常谈》 正文篇目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经典常谈》一书,包括《说文解字》、《五经》、《四书》、《战国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