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85238

24古人谈读书 课件

日期:2024-10-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02540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人,读书,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4古人谈读书 孙老师 新课导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读书有关的课文《古人谈读书》。 学习目标 1.会写课后生字。 2.背诵文言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4.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作者简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读一读 写一写 耻 识 zhì chǐ 耻 诲 左右结构 诲 huì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可耻 知耻 笔顺: chǐ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教诲 诲人不倦 笔顺: hu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 朗读古文,读准节奏。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智”,智慧。 知 知 知 知 知 不一样,最后一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 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 知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 聪敏。 喜好。 以……为耻。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聪明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 诲 记住。 满足。 教诲。 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面。它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这一教育学说。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勤勉。 我并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 没有天生就知晓所有知识的圣人,像孔子之所以能达到多知多智的境界,也是因为他多听多记、勤奋好学。孔子之所以这样公开自己的“成功秘诀”,推测是因为当时社会上有一些流行观点,认为孔子生而知之,是从天而降的圣人,为此,孔子不得不作此回应。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还;尚且。 害怕;畏惧。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 在本句中,孔子讲到了学习的态度问题。他觉得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寝 吃饭。 睡。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这一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实践的重要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朱熹(1130—1200),字元 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 西)人,中国南宋著名的思想家、 哲学家、教育家。他31岁正式拜 程颐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继承二程 读一读 写一写 谓 诵 sònɡ wèi 谓 诵 矣 yǐ 岂 q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