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88585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

日期:2024-11-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3329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答案,训练,优化,课时,必修,选择性
  • cover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 1.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等人送来了祭肉,同时让桓公“免去下拜受赐的仪节”。但齐桓公仍按照礼仪下拜。会盟后,诸侯们订下“无有封而不告(分封要报告盟主)”等盟约。对此认识准确的是( ) A.周代礼乐秩序得到维护 B.周襄王重建绝对权威 C.桓公霸业得到诸侯认同 D.宗法分封制得以巩固 2.中国古代的一级行政区多有变动,如秦汉为郡,汉末魏晋南北朝为州,唐末为道,宋代为路,元明清为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治理能力的强化 B.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C.历代国土面积的变化 D.国家人口数量的激增 3.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住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说明( ) A.盟约对诸侯具有政治约束 B.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制 C.荣辱与共的宗法宗族观念 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思想 4.中国古代与家谱相关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内外服制 D.井田制 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6.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 A.通判 B.御史大夫 C.太尉 D.监察御史 7.洪武九年(1376年),明朝宣布改革行省领导体制,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号称“三司”。“三司”各司其职,每遇“大事”,布政使须“会都、按议”,再申报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特别是遇到地方“民变”或动乱,布、按二司无权调动军队,须向朝廷申报,再由都司出兵。据此可知,明初“三司”体制( ) A.增强了地方行政机构的自主权 B.形成纵横交错的地方治理体系 C.对地方行政运作带来双重影响 D.有效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8.(2204佘泽龙)春秋时期,现任官员可以依据才能和品行向朝廷输送人才,“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体现了( ) A.选官制不断瓦解 B.百家争鸣下人才辈出 C.诸侯争霸的需要 D.尊贤重士的社会风气 9.春秋时期,周恒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向鲁国“求车”、“求金”、“告饥”,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国的摆布,周襄王也曾低声下气地向郑国“请盟”,这反映出当时( ) A.等级制度名存实亡 B.尊卑观念土崩瓦解 C.权力秩序受到冲击 D.礼乐制度难以为继 10.下图是史籍中记载的东汉至隋中使(代表皇帝敦促、慰问、给大臣送医药、赏赐、宣谕、咨询大臣、奉迎等礼仪性事务,东汉至隋以宦官为主)的出使情况。这一时期的中使出使( ) A.体现了公平开放的人才选拔趋势 B.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进一步尖锐 C.与各代专制皇权的强弱基本一致 D.加强了对地方机构的制约与监察 11.宋初设立通判,州长官不得单独签署文件,需要通判的连署,文件才能生效。至于通判的数目,“大郡置二员,余置一人,州不及万户不置”;至于武臣驻地,则“小郡亦特置矣”。通判的设置体现宋代( ) A.官吏协作行政效率提高 B.制度僵化导致因循守旧 C.行省长官掌握军政大权 D.地方官员间的相互牵制 12.宋朝在地方管理上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一路之下同时存在三个平级的管理机构,它们之间采取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