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18563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含解析)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10-08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399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中职,模块,基础,2023,高教,语文
  • cover
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六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检测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坐(shì) 率尔(shuài) 毋庸赘言(wú) B.摄乎(shè) 师旅(lǚ) 诸侯会盟(méng) C.饥馑(jǐn) 哂笑(shěn) 风乎舞雩(yú) D.鼓瑟(gǔn) 宗庙(miào) 国家社稷(shǔ)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②鼓瑟希,铿尔 ③求也为之 ④夫子何哂由也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4.阅读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塑造了一个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师长形象。循循善诱是指孔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和蔼可亲是指他的性格特征。 B.子路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他不假思索,抢先回答,“率尔而对”,反映出子路爽快、坦率但急躁、自负的性格,所以孔子对子路“哂之”,以此来否定他的志向。 C.冉有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先是说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给君子,表现了他极其谦让的态度,这反映出他谦虚谨慎的性格。 D.公西华年少而怀有大志,把自己的宏大理想说得极其婉转、谦让,说自己没有才能,只能学着治理国家,态度谦恭。 5.词语辨析。 (1)“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字应解释为( ) A.因此 B.因为 C.用、拿 D.按照 (2)“何伤乎”中的“伤”字应解释为( ) A.伤害 B.伤感 C.妨碍 D.伤心 (3)“吾与点也”中的“与”词性为( ) A.连词 B.动词 C.介词 D.助词 (4)“且知方也”中的“方”字应解释为( ) A.方形 B.纵横 C.正要 D.是非准则 (5)“子路率尔而对曰”中的“尔”应解释为( ) A.助词,放在拟声词后表状态,相当于“然” B.助词,放在形容词后表状态,相当于“然” C.代词,相当于“你” D.代词,相当于“你的”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唯求则非邦也与。 C.鼓瑟希,铿尔。 D.吾与点也。 7.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风乎舞雩,咏而归。 C.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8.下列对课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以记叙曾皙为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B.本文记叙孔子和弟子一起谈论志向的情景,表现了孔子不赞成弟子参与国家政治。 C.文中孔子态度鲜明,对子路是“哂之”,对曾皙是“喟然叹曰”,加以赞扬,毫不隐讳。 D.本文形象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所表现出的言行契合其个性、志趣和教养。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